首頁>情感>

2021年春運由於疫情的緣故,我留在了異地過年,沒有回家,想著家裡的兩位老人肯定是冷冷冰冰的,也許隔壁正在喜洋洋地過春節,難免不令人憂傷起來。其實外面多數人回鄉了,在異地也是一樣冷冷清清的,愛人要上班到除夕那天,我帶著孩子也是無所事事,閒的無聊,來講一講我的父母,他們平凡的故事,可是自己文筆又不咋的,卻不知道如何講起。事故來自家庭生活,我們只說故事,不討論故事中的誰是誰非,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也許每個人的做法都只是僅站在各自的立場和角度出發。

父母是五十年代的人,吃過大鍋飯,走過集體,他們結婚後一起在生產隊幹著農活。聽母親說不久後爺爺立即分開,獨立出來自己過生活,擠進了地主屋子的其中一間,下廳靠東邊的這間。這房屋是以前地主的,新中國成立後分給了貧苦的百姓,住著5戶家庭,外牆是青磚砌的,內是橫樑結構的,屋頂有天井,對著地上有口滴水池,屋內的牆壁是木材做的,廳是左右的住戶一人一半互不侵佔。

一間小小的房間,還要在裡面打一口灶,每次燒火做飯時,煙火散不出去,嗆得眼淚鼻涕直流,沒有鍋蓋只好用斗笠代替,做的飯半生半熟只能將就著吃。生產隊的日子,父母乾的農活是記在紙上叫工分,到了分配時間,公家就按做的工分來支配所獲的東西。母親說:“有一次,隊裡分薯哥哥坐著不肯睡覺,為了想早點吃到薯,非要一直等到父親回來。”

父親兄弟五個是老大,個子不高,忠厚老實,常常吃虧。母親在女姊妹四人中是老大,身子瘦小,火性暴躁,雖然剛強但凡事認個理。他們婚後的日子沒多久就被爺爺安排贍養父親的爺爺,父親不敢責問爺爺,贍養爺爺不是他的責任,而是爺爺應盡的義務,所以母親則不屈服,天下那有這門子理,最後還是無奈父親在爺爺的強迫下接受了。如果母親不是因為生有了幾個月的哥哥真的一走了之,撒手不顧扔下這個家,那麼也不會有後來的姐姐和我了吧!

這是個什麼樣的家,板凳沒有,椅子沒有,桌子沒有,吃起飯來一個坐房門門檻,一個坐大門靠東邊的門檻,在這種無依無靠之下母親是用什麼意志力煎熬下來的呢?有一個人至關重要,她是爸爸的奶奶,母親經常說她聰明善良,每當自己艱難的時候總是她來安慰,在她的開導下給了自己很大的信念。每逢祭祀的時候,母親總是叮囑父親和我兄弟二人一定要先祭拜曾奶奶(爸爸的奶奶),還要帶上母親精心準備好的祭品。

曾祖父和曾祖母是清末時期的人,經歷了民國時期走向共和時代。曾祖父是兄弟五人中的老大,讀了一頓飽書,能說會寫,在村子裡也算是名氣的人,身穿長袍有一股文人的傲骨,不愛與人爭吵,更不與沒讀過書的人爭論,不和沒文化的人計較,免得失了自己的身份。到了晚年的曾祖父被爺爺丟給父母贍養也只能順從了,這一養就是16年。他能走得動時,自己來我們家吃飯。父母整天在田地裡忙農活,能拿上桌的飯菜幾乎來自地裡長的,只有粗茶淡飯,他從來沒有挑剔過。農忙的時候,白天也來我們家躺在搖椅上,看一看穀子,趕一趕小鳥。後來歲數大了,行動不方便了,正好姐姐有十來歲,早上姐姐上學的時候,母親裝好飯菜讓她路過送過去,晚上放學順便帶回來。農村裡的晚飯是比較晚的,一般是8點左右,晚飯一般是父親送去,無論颳風下雨還是落雪從未間斷過,一直到有一天他再不需要人送飯了。曾祖母會做得一手好豆腐,母親說過她年輕時是一位非常美麗的女人,在我的印象裡她晚年走路不太方便,離不開處棍,是不是在舊社會里裹腳有關係,再後來走路處雙棍了,左手一根,右手一根。她能行走的時候,她也會過來我們家幫助母親做些漿粉和豆折得。當時我小無知,感受不到她的和愛慈祥,我沒有享受過奶奶的疼愛,但享有她給予我的慈愛。她和母親說起過,我每天都在門口等,總等不到你孩子從這裡經過,我有點零食想要給他吃,留爛掉了。

爺爺是兄弟兩人中的老大,奶奶為他生下了五個兒子,父親雖為長子但似乎並不討爺爺奶奶喜歡,是不受待見的那種。記得母親曾說過,爺爺不允許你父親吃飯,你父親是個忠厚要踏到的人,保自己本分都難,他就不敢拿碗盛飯吃。有一件事情,具體細節也不好再過問父母,有一次父親不知道因什麼衝撞了爺爺,爺爺就喊人幫忙將父親撲石灰,撲石灰就是講人臉往石灰中按,父親嚇得往田野中跑,天黑了都不敢回家。第二天清早,小溪對面的人家早起開門發現水面上漂著個屍體,立馬走近一看是父親,連忙去喊父親的爺爺奶奶,父親的奶奶給救上岸的父親燒艾草水,讓他洗了個澡,還煮了碗麵給他吃,最後在父親的爺爺陪送下才敢回的家。關於這段往事父親也不想再被提起,只是說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

改革開放實行分田到戶,父母也分到了三畝幾分地,憑他們勤勞的雙手,早起抹黑,省吃儉用只想攢點積蓄蓋座房子,不然一家五口擁擠在這小小的房間到什麼時候。皇天不負有心人,母親找人換了一塊田,用三分一蓋了座瓦房,不算大,錢不夠沒有買到準數的青磚,只能自己請人做土磚充數,外牆用青磚打底,再鋪上土磚,然後架上橫樑蓋瓦,這樣做起來的房屋看起來很矮很低,還被人笑話過,人高一點進去要撞頭,出來要爬出來。只有三間,一間睡覺,一間客廳,一間廚房,廚房這間稍微大點,要做灶臺,廁所和豬欄。灶臺離豬欄相隔不是很遠,每次煮豬食散發出來的菜糠味被豬嗅到了,就在豬欄裡哼哼地叫個不停。後來母親回憶說:“若不是分田到戶,日子不知道何時是岸,怎麼養活你們,只怕是爬不出來。”

母親是這個家的支柱,很多事情父親選擇吃啞巴虧,還不與人爭回,依照母親的性格絕對是忍不住的,吃了虧還不能說,也造成了往往是母親出頭,所以給人的印象這個女人厲害,父親則是好話事的人。農田裡禾苗需要灌溉才能發育的更好,水庫到田的水渠很遠遠,父親忙了一晚上,天亮後回到家中被母親問道,水灌溉的怎樣?父親說:“水到是到了田裡,可有是被人挖了放到了他的田裡。”母親一聽火冒三丈,麼得啊!知道父親的本性這樣,她只好趕忙跑去理論,要挽救自己的禾苗。雙搶是父母最忙碌的時候,顧不上吃飯休息,只想把稻子收割到家,最怕天時不好,成熟的稻子爛在田裡,收回之後還要立馬趕季節播種下去。六歲的時候,金黃的稻子笑彎了腰,又是一年一度收割的季節到了,母親非常著急,爺爺不把脫穀機給他們用了,還有犁田之類的工具也不給,於是母親趕忙跑去理論,我夫妻幫你贍養了老人,難道他不是你兒子,你的農具他為什麼不能用,最後沒要到農具還捱打了。那天我一個人在田間等了很久,快到中午了才望見父母抬著脫穀機,順著田繩小路駕來,不經意地發現到了田間的母親左臉額上的外皮被擦傷了,她的手也被人咬傷了。後來聽母親說起這事,父親卻無動於衷,站一旁用扁擔頂著個下巴發呆,看著自己的妻子被幾個人打。母親捱打之後還想這稻子要趕忙收回來,把自己的這遭遇說給別人聽,總算有人同情借到了脫穀機暫用一下,農忙結束了母親也買了肉去感謝接農具的人。母親自這次急拐怕了,一個農民沒有農具拿什麼種田,內心暗暗下決定,從嘴裡一省再省,用積攢下來的積蓄請師傅來打造脫穀機,犁,水車,風車,曬籃等等,並叫父親寫上自己的名字,某年某日製。

隨著兄長年齡地長大,母親又是心思重重,眉目之間見不到喜悅之情,憂愁自己住的房子這麼低矮,影響兒子成家,擔心找不到物件,看著和自己兒子同齡人結婚生子,她覺得肩上的擔子還很重,還想再蓋房子,老大已到成婚的年齡,還有一個小仔還這麼小,她能不到不吃不喝不睡日夜苦幹。母親決定養母豬賣豬仔,說幹就幹,為了養好母豬下好豬仔,平時早飯少放米多加薯一起煮,節約下來的米給豬吃。有一回村裡賣山上砍下來的木材,母親得知跑去看看,她在一堆比較滿意的木材邊上走來走去,賣木材的人用不經意的目光說:“你也想買不說,你買比別人便宜40元。”原本是300元,只要260元,這時的40元可以買九斤豬肉的樣子。母親說:“真個還是假個,真個我就當真買。”賣的人胸有成竹地說:“真個,說話算話。”萬萬沒想到母親轉頭回到家拿錢就趕了回來,錢給你木材是我的,賣木材的大驚失色,後悔不已。母親買木材心裡蓋棟六畫牆的房子,當時流行蓋這種房子,建造費用也適合老百姓的開支。

在母親的心目中兄長比較爭氣,為人志成善良,說兄長在溫州打工艱苦,他懂得艱苦不亂花錢,每分都積攢下來,後來兄長說要蓋就蓋混泥土的房子,母親心裡沒底了,那得花多少錢。其實母親放下了之前的念頭,嚮往著混泥土的房子,她就把門前的田不種稻子了,改種甘蔗了換點錢,父親也出去遠門廣東干工地了。開始幾年兄長剛去溫州,人生地不熟,母親在家常常唸叨,晚上經常睡不好覺,白天還要一個人下地幹農活。當母親得知兄長在操作衝床被鐵塊擊傷手臂,又是心驚肉跳又是魂不守舍,為他擔驚受怕像痛在自己身上一樣。有一回過年,母親和姐姐談話,你哥哥目前還是單身,像樣的房子也沒有,父母是沒有能力送你多少書的,聽到這樣說道讀到四年級下學期的她說不讀了,那不如干脆跟著兄長出去打工,就這樣年一過完,還沒來得及過元宵就出去了,兄長帶上她一起踏上打工的歷程。

計劃有目標有,朝著走去,相信不久將會實現。又是一個年過完了,春天來了,桃花開了,父母籌劃建房子的事情開始了。請人從山上拉運青石回來作為屋腳,聯絡拖拉機從隔壁縣運紅磚作為牆,父親小時的玩伴介紹不遠村的泥工師傅來砌牆,一個村子上的人情工來幫忙打地基,母親又是最忙最辛苦的,要顧前顧後,這麼多人的飯菜更是她要招呼到位的,不能怠慢了大夥。年輕人陸陸續續地出去了,留下的人也要忙於自己的農活,幫忙的人隨之減少,父母只好打夜工從馬路上拉運磚到地基,為了節約錢從遠處山裡的水庫尾上把以前鎢礦廢棄的沙子,一車車地把沙子拉回來,同時自己的農田也不能慌。雖然建房子是高興的事情,但他們被消耗得筋疲力盡。風裡來雨裡去,挑磚,拌水泥,洗石灰,搬瓷磚等等,40左右的他們比別人看起來蒼老了許多。當時這種混泥土的房子還是算得上一流的,竣工之後誇讚的人也多,說媒的人也隨之而來,母親的心算是得到了一絲欣慰。

如今我們已經為人父母了,而父母已經年邁了,他們依舊勤勞,並沒有停下雙手,還是繼續幹著農活,種油菜,種棉花,種花生,種芝麻等等,油菜花生芝麻打成油,不是賣錢而是給我們帶出來外面吃,棉花打成被子也不是賣錢而是給我們,一心為自己的女兒著想,為我們減輕負擔。一輩子忙忙碌碌,勤儉持家,用勤懇的雙手贍養了上兩代人,還養育了我們這一代人,上對得起天下對得起地,今年是牛年,牛轉乾坤,希望父母能夠停下來歇一歇,為自己著想,好好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我們已經大了,不要再為我們操勞了,應當好好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用自己的歡笑播灑大地,收穫的是健康。

故事就說到這裡吧,其實每個人有自己的故事,每個家庭裝載著各自的故事,平凡的故事書寫著不同的人生道路。有喜劇的故事,有悲劇的故事,只不過是前者往往帶給人快樂,而後者帶給人痛苦,人生的故事何嘗不是如此,有快樂有痛苦,波瀾起伏之後是寬闊的大海。

11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老公借了高利貸,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