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體系之內源-腦力篇
先來看看關於腦子的兩個小笑話:
吃完午飯,想抽根菸,怎麼也沒找到火。老婆說:“別找了,我這有火!"我剛要伸手去接,老婆上來就給我兩個耳光 :“我現在一看到你就一肚子火!”
早上上班在路上看到一起交通事故。pol.ice問司機:你怎麼開的車啊,居然撞進銀行去了?司機委屈地說:剛剛車開的有點快,快撞上牆的時候突然看到旁邊一牌子寫著“此處不準停車”,我不敢剎車。。。就撞上去了。
人身體的兩大思維工具除了心就是腦了。人腦最核心就是幹兩件事,一是學習知識要思考,二是將起心動念的念給加工出來。
功能一學習思考。人學再多東西,不經腦子思考要麼記不住,要麼就無法形成自已的內容。
人沒有自己的內容就不算是學習了,最多隻能算看過,像極了那句走萬里路也還是個郵差。
思考的延伸就是推導,根據相應的知識能推匯出沒看見的,有聯絡的知識。這就初步學有所成了。
來看看存在世上的幾種知識。一是研究物質的知識,就是各種科學了。二是研究人的知識,也就是各種謀略了。
研究人又分兩種,一是研究入世的,別一個研究出世的。當今情況是研究人研究入世的在搞管理坐莊得的是利,研究人研究出世的大都淡薄寧靜。
在部落歷史中,秦始皇建立大統一後,先是fen書那個啥開了先頭,到了漢朝,董仲舒建議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儒術是幹什麼的大家都知道吧,規定禮節,規定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它是屬於研究人的知識範疇裡面的。
說到研究人知識,國內真是博大精深啊!不管你願意不願意,累不累,在其中就必然受到影響。
在社會上特別職場上,是不是發現很多地方能力是次要的,首要是什麼,是心,是你的心和人家的心是不是一塊的。
不管說不說出來,小幫派小團體一直存在於各個行業各個領域中,好多事得在飯桌酒杯裡解決,為什麼,那是要喝到一塊去,聊到共同語言,大家是自己人。
吃個飯桌上還有個主位,下桌上還要自動敬酒。這些都是一種潛規矩,表面是維護某某面子,實際上代表的是順從位置上那個人的尊嚴,和讓對方優越感能夠表現出來。
功能二腦子做加工。這個心是源頭,腦子是加工廠,加工出來的產品就是思想了。
人和人思想差異極大,一是受心這個動力源影響,動力強勁的可以做深加工,動力弱的就只能淺加工了。二是腦子加工水平影響,加工水平高的出精品,加工水平低的出次品。
在讀書的時候,同樣的文字,同樣的內容,有的學習好,有時學習差。都是兩個肩膀頂一個腦袋,人的智商又沒有太大差別。
問題出在哪裡?一就是心,他的稟賦與興趣不在這一塊。二就是腦子,每個人對知識加工水平不一樣,自然出來的產品就不一樣,就是學得好與學得差的顯現了。
在社會上,大家都是下面上來北上廣深打拼,大部分起步也沒幾座金礦差別,怎麼到了中後期,差異化就明顯了呢。
有的成家立業安穩下來,有的還在為填飽肚子奔波。這還是心跟腦的差異,面對順境和逆境,每個人鍛煉出來的心力不一,有正向有反向的。對社會上經歷過後,感悟深淺和腦裡對事物加工程度,對一個人形成的世界看法不一。
也就是說,看起來大家在同一世界,可人心有追求,態度不同,圈層也不一樣,其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世界。
舉例。在天道電視劇裡,葉曉明、馮世傑、劉冰,在一看到格律詩被告後,根據他們自己的分析,他們是消極的,判斷格律詩必破產,並且一致地做出了撤股的決定,他們自認為自己很聰明,自認為自己做出了正確的判斷。
肖亞文在看完整個事件的材料後,卻判斷推匯出官司會打贏,並且在宣判前就入股格律詩公司。這樣一個跟大家完全相反的行為,結果體現了她的“自認為”是正確的。
這就是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判斷,且各自都認為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當然,正確的一方社會會給予物質財富或名譽上的獎勵。
人與人的差距就像上面例子一樣,在用心和腦面對一件件事物時,每個人的差距都在慢慢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