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書中自有知音人

於恢

魯迅先生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孔子也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人在世上,總會被人有意或無意地誤解,這些事情見識得多了也就習慣了,習慣於被人誤解應該是一種境界。據說一名女子未婚生子,為了擺脫別人的指責,於是向別人說自己是被一個高僧引誘。這名高僧竟然也不辯解,默默地替女子撫養嬰兒。後來女子良心發現,承認當年是自己汙衊高僧。當人們向高僧表示歉意時,高僧依然神色不動,將養大的嬰兒交還給了女子。這樣的不為名譽所動的境界,常人真的很難達到。

常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宋代的宰相在這一方面絕對稱得上是一流。所謂宰相之器,即是說遇到誹謗也不與人進行無謂的爭論,而是選擇適當的沉默,因為真相總有一天會水落石出。如果在朝堂上與同僚爭吵,則會被人批評是“失大臣之體”。在一些人看來,選擇適當的沉默不是在放任誹謗汙衊的風氣嗎?實際上正是適當的沉默,才避免了節外生枝,這在有些情況下是非常適宜的。岳飛在被汙衊後,只在供狀上寫道:“天日昭昭,天日昭昭!”這是憤怒的吶喊,雖然岳飛不幸被奸臣陷害,但不久即被平反,千百年來受到了所有仁人志士的同情。

明朝于謙組織了著名的北京保衛戰,使大明王朝轉危為安。但就是這樣一位民族英雄,卻因為政治風波而被人誣陷。當朝中的奸賊汙衊于謙時,與于謙一同被誣陷的王文激烈地和姦賊爭辯,只有于謙從容一笑,說道:“辯有何益?”於是選擇了捨生赴義。當然人民不會忘記于謙的功勞,在明憲宗即位之後即被平反,而詔書當中的“當國家之多難,保社稷以無虞,惟公道而自持,為權奸之所害,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實憐其忠”在當時尤為天下傳誦。

讀歷史而知興衰,鑑往事而知來者。於落魄之際攻讀歷史,最是勵志之舉,反觀那些整日沉迷網路社交之流,真不啻天淵之別。古今之能成大事者,必與詩書結為生死之交,書中自有我之知己,何需俗人來紛擾?

15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為一個破男人把命送了,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