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父愛何時知

我對父親的認知與多數人的觀念是一致的,盡至優於母親,並不是貶低母親的偉大形象,只是我很小就失去了母親,在記憶裡對母親非常模糊,更想不起具體為我做了什麼,甚至母親的模樣是怎樣,我都無處說起。

八三年夏,我父親仙逝,我已工作了六年,並已成家,自然對父親的影響深與母親,更何況自我母親離世後,父親就承擔起‘又做爹來又做娘’的角色,且作為一個大老爺們,做得有聲有色,自然受到兒女的尊重。當然,人非聖人,人的能力,人的水平非常有限。

況且,父親識字不多,文化有限,是個學徒出身,還受當年社會生活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子女什麼都稱心滿意,更不可能在物資上有許多的滿足。我家是多子女家庭,兄弟五個,姐妹四個,受封建思想影響,二個姐姐抱送給他人哺養,一個妹妹因母親的謝世離去後,沒人照顧,生‘痳疹病’而妖拆,時為二歲,可憐的妹妹,就此那裡來又回到那裡去了,留下的只有活著的兄弟姐妹,對她的思念與傷悲。

父親是個木匠,十多歲開始從師學大木三年,那時,只是隨師傅提供飯食,無薪水。第一年基本未接觸木工技術活,僅在工場搬搬木料,清理木梢,搞搞衛生,替師傅挑挑工具,倒倒開水之類,僅僅做一些粗活和累活。學徒期間全然依靠你自己觀察,師傅幹什麼?怎麼做?偷偷地記在腦子裡,在打下手過程,儘量不被師傅訓斥,在師傅眼裡,你是勤勞聰慧,是可學的,會間接地給你以指導,就是萬幸了。

自小要出去當學徒爭飯者,大多是家庭困難,或學得一技之長,可養家餬口的考慮,父親從技,二者兼有。因家中窮,初去學藝,一年四季只有一雙布鞋,不管天晴下雨,日日如此。天熱季節,下雨尚可脫下鞋子,提在手中,走到工場前,抹乾腳上雨水,套上鞋子就是。

可是,冬天雨雪天氣如此處置,雙腳凍瘡潰爛,行走十分困難,也得堅持著,否則又得訓斥。有時碰到熟人,光著腳板走在雨雪天氣裡,怕失面子,硬著頭皮穿著鞋子,挑選無水地方跳躍行走,到工場時,仍然全身溼透,凍得颼颼發抖是常事。

解放後,父親有一技之長,進了縣城手工業合作社,吃上商品糧。可是,在六十年代遇到三年自然災害,國家號召動員回到農村。雖說動員,其實是強制性的政策,父親亦在此與大多數人一樣返回農村務農,自找飯吃,用現在的話說,即為下崗了。

五八年初夏,我乃四虛歲,母親不幸亡故時,家裡兄弟五人,一個大姐出嫁,長子十八歲,兄弟年齡如樓梯遞減,還有一個不足二歲的小妹,依然需要餵奶,一家七人,完全依靠父親一個勞動力支撐著,尤其是從手工業社離開,返回家後,一時無固定收入,又不能馬上開啟新的局面,日子大不如前。父親不但要挑著全家的吃喝穿戴,還要料理我們一群年幼的孩子讀書上學,洗洗刷刷,養豬養雞,家中生活瑣事,其艱難不說也可理解。

父親由於生活所逼,其木匠活,從大木逐步轉向小木,周旋與鄰村各家各戶做傢俱,修農具,樣樣都幹。由於好學,要求做工的人日一多起來,天天有活幹,維持了家庭的一般開支。

父親常會動動腦筋,搞一些新東西,曾記得,家裡一副大石磨,原本石磨是依靠用手推的力量旋轉的,經過父親改良,由手推改為腳踏旋轉,按其水車的原理改革,改革後的石磨輕鬆,不必一定要大人推磨,小孩亦可代勞,鄰居好友,經常來家借用,大加贊償。另外,曾記得,我們小時候的許多玩具也是父親做的,小孩子學走路的小推車,就是非常典型。

小推車與小孩同高,車側前後有二軸,軸的二端裝上輪子,車軸中間安裝旋轉葉輪,葉輪前有二副過去臼米的工具,隨著小車推動,軸上葉輪片圧在臼米槓桿子上,把杆端下圧,臼米槓桿頭部抬起,葉片轉過,臼米槓桿自然下落,敲在下面木板,車推得越快,軸帶動葉輪旋轉越快,臼米槓桿上下運動越快,木板連續不斷敲響,達到小孩玩耍的目的,又學會了走路,一舉多得,十分實用。

父親操勞一生,基本沒有享過福,尤其是最後幾年,數種毛病纏身,七十年代未,一方面生活條件尚很清苦,二來農村看病住院經濟困難,因此大多是小病拖著,大病忍著。在我參加工作後,曾數次發來電報,父親病危資訊,於是我亦數次請假回家探望,之後家裡怕影響我工作,在不得已情況下,一般不傳電報給我,以致在八三年八月,我在外追捕逃犯(注:我的工作是監獄警察),晚上回旅館時,總機服務員轉來一個電話,說我父親已離世,單位已准假同意我迅速回家。

那年月,交通十分不便,莫說夜間無車,更無出租車這個行當,即使白天車次亦是甚少,最快也得次日去購買車票等候上車。這一夜是如何度過可想而知,輾轉難眠之中,盼著天亮快速歸程。次日,天矇矇亮,就趕往車站排隊購票等車,百餘里路,轉車等車再轉車,趕到老家已是下午三時。

由於炎熱天氣,趕到時父親已歸土,再也無法看到父親的真容,連再後見面的機會都失去,真是對不起生我養我的父親,令我一生無法彌補,心感在外工作的身不由己的無奈,深感未能孝敬老父,心生內疚。

時至今日,懵懵懂懂過三十之歲月,才逐日明白,僅僅問個好,請個安,擠出一點十分有限的錢寄回家,權作孝道的不足。走了,這次走了,不能復歸的時候,才真正省悟到,未盡‘生兒防老’的責任,未盡病痛繞膝於父身邊的缺陷,才懂得陪伴是最大的孝心的真諦。

父親離我而去已有三十餘年,我亦早已過花甲,我與父親越發靠近,思念亦更濃厚,也許這就是父子之情。我為子,亦為父,父情莫過於對子女的愛,儘管其愛的方式不同,但愛的理由是一樣的,這就是父愛的偉大之處。

大愛不言謝。也許父愛沒有親親我我,也許沒有照顧有加,也許從來沒說過‘我愛你’簡單的三個字,也許有時會大棒加身的殘酷,那樣的理不可遇。不管是用什麼方式的表達,愛是深的,愛是真的,愛是濃的。作為子女,你能理解嗎!或許只有等你成為父親之後,或許等你走向年老時……。

今之短文,非是寄思我的父親,僅是藉此希望人們,在美好幸福的今天,早早地懂得善待父母,善待長輩,自小養成孝敬習慣,乃應持有心懷感恩。父愛何時知!

3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人到中年還搞婚外情,晚年容易遭報應!不信就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