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價值意義】
人生有沒有價值意義?進一步,人出生時,是不是帶有目的性?
“活著就是活著,不存在價值不價值,意義不意義,價值意義問題,是人給自己造作出來的一個概念,後天的虛妄觀念,不是生命本具的,不是先天帶來的。你不能認為樹生長出來是為了作棟樑或作傢俱什麼目的或價值意義的;樹後天的用途,是出生後被(人,烏獸等)賦予它的。你不能認為張三出生是為了什麼什麼目的,等等”,這是之前自己一直持有的觀念,20年前還寫了一篇不短的文章,來申述自己的觀點,在單位內部平臺上釋出,認為是自己的發現發明,獨到見解,很是得意。今日讀了門國學大師南懷瑾老師的一則文字,突然醒悟、意識到,之前的觀念是完全錯誤的!它不僅會把人引導到虛無主義心理和行作上去,使人墮入無所事事玩世不恭等泥潭、深淵,更為重要的是,它沒有反映生命現象的真實、本質,固有事實。現在的認識是,人生(包括一切生命乃至無生命界的出生、存在),都是有價值有意義的,這價值意義是先天(出生前)就帶有的,不是後天被賦有的妄想。
按照佛教的觀念,我們的生命是三世因果,有前生,有今生,有來世。對此,本人完全相信認同,不是迷信,而是基於許多不可辯駁的事實的認識確信。此文的觀點,是建立在這個上面的。本人認為這是法界真實,而非迷信,故才在此發表議論。
人出生,一切生命的出生,包括螞蟻蚊蟲,牛羊虎豹等的出生,都是有或若有“目的”而來的(不迷,自覺出生的菩薩是直心目的,凡夫是變相目的),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不是虛無主義的。人(凡夫)出生,乃業力所使,若身不由己,故似乎是“本無價值不價值”的,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之所以出生,因為接續前生的生命體之業識而有而來,事實上是為完成、成就過去生之缺憾而來而有今生,並因此而定向定位方向和行為特點的,所謂的“酬業人生”。而出生之後的一切,也無不為此而行作,自覺的或不自覺的。這就是出生的價值意義和後天一切行作的價值意義。顯然,這些價值和意義,不是後天的妄想,而是生命出生的時候就帶有的、本具的,與生具來的。我們的執著以及妄想,事實上是、就反映了這個內在具有。成佛成聖以後,就沒有缺陷了,故也就不來了,可以不來了。南懷瑾老師提現出來的這句話,“參贊天地之化育”,可謂是發明概括了人生乃至一切生命的本質。
一個國家乃至聯合國,都是在平衡彌補人類乃至地球(化育)之缺陷。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的一切作為,也無不是在彌補我們生命的缺陷。我們吃飯,是在彌補我們的生命體是個外迴圈系統這個缺陷,其他如穿衣、結婚、睡覺、運動等等,無不如此。包括惡人惡行,也是在“參贊天地之化育”,促成人生社會人類之平衡發展。一個都是好人的地方,“好”成了一個定式,事實上已變至具有了惡能惡性的土埌,這時出來個惡人惡行,打破這個一潭死水的“好”,破了法執,促進了平衡。這其實是好事。魔就是佛。“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事實上惡人惡行之所以會產生出來,就是因為這個好的土壤已經變壞了,“壞”,不得不顯示變現出來了,因全盤皆好的“法執”而出問題了。所以說,惡人惡行惡事,當然也是“參贊天地之化育”。天人,天福受盡,會墮到地獄去,應該也是這個道理。
人生是有價值和意義的,我們每天的一切都是有價值和意義的,不是虛無主義的。這種價值和意義,從先天就帶有的!擇善去惡,應該是我們人生追求到幸福的唯一出路。我們應該盡力去這麼做,向這個方向去做!如此,我們不僅會活得幸福,更幸福,而且更具價值更具意義!
頂禮南懷瑾老師!頂禮整理南懷瑾老師這則文稿的作者!
附:南師文稿
南懷瑾老師:人生的價值何在?答案你一定想不到!就在這句話裡
老子說“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這一段談“天”說“地”,卻又忽然鑽出一個“王”來,王是代表人。依中國傳統文化,始終將“天、地、人” 三者並排共列,而人在其中。為什麼呢?因為中國文化最講究“人道”,人文的精神最為濃厚,人道的價值最被看重。假定我們現在出個考試題目,“人生的價值是什麼?”或者“人生的目的是什麼?”若以中國文化思想的觀點來作答,答案只有一個——“參贊天地之化育”(《周易·繫辭傳》)。
“參贊天地之化育”,正是人道價值之所在。人生於天地之間,忽爾數十年的生命,仿如過客,晃眼即逝,到底它的意義何在?我們這個天地,佛學叫做娑婆世界,意思是“堪忍”,人類生活其上,還勉勉強強過得去。這個天地並不完備,有很多的缺陷,很多的問題,但是人類的智慧與能力,只要它能合情合理地運用,便能創造一個圓滿和諧的人生,彌補天地的缺憾。
譬如,假若天上永遠有一個太陽掛著,沒有夜晚的話,人類也就不會去發明電燈,創造黑暗中的光明。如果不是地球有四季氣候的變化,時而下雨,時而颳風,人類也不會築屋而居,或者發明雨衣、雨傘等防禦用具。這種人類因天地間種種現象變化所作的因應與開創,就叫做“參贊”。此等人類的智慧與能力太偉大了,所以中國文化將他和天地並舉,稱為“天、地、人”三才。這是舊有的解釋。
那麼,“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域” 是代表廣大的宇宙領域。此處道家的四大,與佛家所謂的四大不同。佛家四大,專指物質世界的四種組成元素——地、水、火、風。而道家所講的四大,是“道、天、地、人”。這個“四大”的代號由老子首先提出,並非如佛家的四大。老子說,在這一無窮無盡的宇宙中,有四種東西是最主要,最關鍵性的,而人的價值佔了其中之一。四大中人的代表是“王”,中國上古文化解釋“王”者,旺也,用也。算命看相有所謂的“旺相日”,在古代文字中,也有稱“王相日”的。每個人依據自己的八字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旺相日那一天去做某一件事,認為便可大吉。宇宙中何以人能與“道大、天大、地大”同列為四大之一呢?這是因為人類的聰明才智,能夠“參贊天地之化育”,克服宇宙自然界對人存在不利的因素,在天地間開演一套淵源流長的歷史文化。
《老子他說》(東方出版社)
-----------
這是中國文化的特點:上曰天,下曰地,中間是人。天地有沒有缺陷呢?以《易經》看起來,天地是有缺陷的,天地並不圓滿。譬如,西方人說天地是上帝造的。實在說起來,也算是粗製濫造。如果把這個世界全部造成白天.連電都不用浪費了,還要發明電燈做什麼?它永遠下雨嘛,也好呀!我們就可以變成魚啦!也用不到蓋房子、造汽車啦!很多的現象都是一半一半,使人忙死了!又晴天,又雨天,有時還刮颱風。我常說笑話,人的眼睛長得不好。如果前邊長一隻,後邊長一隻,不是前後都看得見嗎?鼻子也長得不好,吃飯還用牙齒咬。有人說眉毛長得也不好。如果長到手指上.連牙刷也可以省了。這個笑話是說明了天地有缺陷。於是中國文化中提到人文文化的價值,也是孔子曾經講的一句名言——人生的價值在“參贊天地之化育”。
如果勉強來說人生以什麼為目的,古今中外的說法都是空談。拿孔子的話來說,人生的目的,我們不能說是人生的目的,應該說是價值才對。
人生的價值是什麼?是在“參贊天地之化育”。參贊就是彌補的意思,彌補天地的化育之不足。如天要颳風下雨,人類發明房屋把風雨擋住,可知人生的功能是參贊天地之化育,也就是幫助萬物。因此中國文化把天、地、人並稱為三才——宇宙間的三才。提到人的價值,在中國文化中把人提得非常高。現在我們聽到外國人講一聲人道主義,便跟著人家屁股後面走,我看了真有無限的感慨。這些人真是可憐,忘記了自己的文化。放眼世界今天講人道主義的,除了我們中國以外,都是亂吹的,都是後生晚輩。大家回頭看看我們的《易經》,那才真是人道主義的文化。
《易經系傳別講》(東方出版社)
--------------
“是萬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紐也,伏戲幾蘧(音同渠)之所行終,而況散焉者乎!”
這個萬物之化就是道。以道家來講,包括儒家、道家、道統。就是《易經》上孔子所說的,到這個境界是“參贊天地之化育”。人的生命功能價值到了最高處,彌補了天地宇宙的缺陷。我們生活的這個娑婆世界,是有缺陷的,人修道修養到了這個境界,天地的缺陷可以彌補了。這就是我們傳統的道統,堯、舜、禹三代傳心的法要,“禹舜之所紐也”。所謂儒道兩家所標榜的內聖外王,上古三代聖王堯、舜、禹,他們內聖的修養,關鍵就在這裡。
“伏戲”就是伏羲,我們那個畫八卦的老祖宗。“幾蘧”是上古的聖王,明主。“之所行終”,他們為什麼能夠天人合一呢?他們是人世間的帝王,等於佛經上說治世的轉輪聖王。就是因為他們內聖修養到達了萬物之化育的境界,所以可以達到天人合一。這個是傳統文化的道統,內聖的道統。“而況散焉者乎!”其他我們的老祖宗,黃帝、伏羲、神農等等,都得到了這個道統,內聖而後外王;歷代的名臣名相,有功業留在歷史上的,都是因為他內聖做到了,然後出來外王。
佛家講度人度世,這個度人的意思就是外王。千萬不要說,皈依你了,拿個紅包給你,聽你念一句阿彌陀佛,你就是又度了一個人了。如果是這樣,你要小心!本欲度眾生,反被眾生度,這是我從四川峨嵋下山以後,幾十年對自己的結論。我本欲度眾生啊!到現在我感覺到,反被眾生度我了。所以要小心,不要隨便講度人,除非你內聖做到了,才能外王。
《莊子諵譁》(東方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