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低谷期時無意看到這本書,只為打發時間偶爾翻翻。沒有想象中的心情澎湃。從開啟到看完用了一個多月時間。有觸動心靈的一瞬,也有覺得tm在扯淡。第一次的感受並不怎麼好,岸見一郎之前說過懂得這本書需要三十年的時間。所出現的觀點不是此時此刻的我可以讀懂。不過很慶幸可以接觸到阿德勒大師的心理觀念。撥雲見日內心通透了解人性。

不畏懼被人討厭而是勇往直前,不隨波逐流而是激流勇進。這才是對人而言的自由。如果在我面前有“被所有人喜歡”和“有人討厭我”這兩種人生做出選擇。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後者。別人如何看待我是他的問題,我只關心自己過得怎麼樣。也就是想要的自由生活。

阿德勒的心理學是一門“自我”的心理學,自我不代表自私。自我發掘、自我認識、瞭解自己。

阿德勒認為每個人是獨立並且特殊存在的個體。在人際關係中存在的問題用“課題分解”都可以有效解決。

每個人的課題都是分離又獨特的“我愛你,但與你無關。我怎麼愛你,這是我的課題。而你要不要接受我的愛,這是你的課題。”

每個人安守自己的本分,過自己的日子。人與人之間哪有那麼多的煩惱和糾結。

往往經歷一段失敗感情,沉溺在傷痛的情緒中無法自拔。周圍的人不能及時感同身受。頹廢、傷心、發洩、怨恨。看到只有自己,一切都是別人的錯。喪失對事情客觀判斷意識,不能公正的面對。阿德勒心理學針對這一心理問題,闡述出一種清晰地認識。

“任何經歷本身並不是成功或者失敗的原因,我們並不是因為經歷中的刺激——所謂的心理問題——傷痛。事實上是因為我們從經歷中發現符合自己的目的因素。決定我們並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賦予經歷的意義。”

無論以前經歷過什麼,感情本身並沒有錯。彼此從相識——相愛——分手是發掘出有符合自己的目的因素。痛苦根本在於自己沒有得到有益自己目的。把“彼”與“此”的課題分離開來。關注自己生活中此時此刻,做出正確的決斷。錯失感情並不是一無是處只有傷痛。再多的怨恨也是一種成長。不如成全對方也放過自己。

“此時此刻”這一瞬間的時間,沒有太多人會在意。一生流失時間的尺度。秒、分、時、天、月、年不一樣標準決定不一樣的人生

阿德勒心理學注重的是此時此刻。我們無法改變“被給予了什麼”。但是,關於“如何利用被給予的東西”我們卻可以用自己力量去改變。關注“可以被改變的”。此時此刻——當下自己可以把握自己的命運。

稻盛和夫先生同樣主張過好自己每時每刻,全力以赴,上達神明。成功自然呼應而來。

結束語:倘若自己都不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還有誰為自己而活呢?”你活在自己的人生中不要說為誰而活著,那當然是為你自己,假如你不為自己而活的話,那誰會為你而活呢?

把握生活中的每時每刻,即使別人不開始。也與自己無關。

8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處理好這三點,牢牢抓住男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