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我一生中,有兩個最忠誠的朋友:“書籍與音樂”。我與這兩個朋友朝夕相處了大半輩子,這可能與我的成長環境有關。

還在嬰幼兒時,父親便英年早逝,我就成了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為養家餬口,年輕的母親離家去城裡打工,我與外公相依為命六年多,直到外公謝世,我才又回到母親的身邊。但孤獨寂寞,卻並未遠去,仍然和我的生命影形相隨。

少年時,看了一部蘇聯電影《天職》,引起了我對音樂的痴迷與愛好;進入初中後,學校有圖書館,於是,閱讀課外書籍,又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在無數個的白天與夜晚,音樂與書籍,一直陪伴著我,成了我這一輩子永遠的好朋友。

讀的書多了,人類世界文明發展艱難曲折的歷史程序,和人類文化的燦爛輝煌,就常會盡情盡美地展現在我的面前,併為我的眼晴,打開了一扇通向人類世界的明亮視窗。歷史的文明與聖哲的思想,就像陽光一樣,照耀著我年輕無知的心靈。它讓我的心胸開闊,它讓我的雙眼變得透徹明亮,它讓我的思想插上了翅膀,去天空自由地飛翔。但時候我卻又胡想,讀書越多,其實也並非全是一件好事。這是因為,你讀的書越多,活在人世間,所見的不平之事也就越多。於是,胸中便生鬱悶,還常有黯然神傷的感覺。若是讀書讀得走火入魔了,那更是一件要命的事情。因為,不僅在書海里,讓人讀得暈頭轉向,更是在現實生活的人堆裡,還四處碰壁,常常沒有好果子吃。

有時候想,不讀書,人生可能也未必就遺憾,或是悲哀。但見我們歷史上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和歌詠“大風起兮雲飛揚”的劉邦,他倆在見了秦始皇的至尊後,一個側目揚言“彼可取而代也”,一個駐足長嘆“大丈夫當如此也”。他們倆的直言不諱,又大言不慚,遠非傻傻讀書的儒子們所能企及的。項羽與劉邦,逐鹿中原,楚漢爭雄、爭霸天下,最後作出的結論,竟是“原來劉項不讀書”!而歷史上成就霸業的不讀書者,並非只有項劉兩人。不讀書而能為王、為候、為相,究竟是快事、樂事、還是怪事、悲事,誰又有能說得清!由此,又想起50多年前,盛行一時的“知識越多越反動”的口號,還有那個高考交了白券的青年,竟也被捧為反潮流的“英雄”,成了全體國人學習的榜樣,從而也成為了當代最大的笑柄。今天,歷史雖已翻過了一頁,但當年心中之鬱悶、苦澀、不解,至今仍有隱影。

但以上,也許是歷史上僅有難得的幾次玩笑而已。讀書,畢竟仍是推動歷史的發展、科學的文明與進步的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和源泉,也是人的生命中,求取不斷進步的階梯。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應該成為每一個人的學習風尚。人生中只要有書的伴隨,世界在你的眼中,便顯得更加的寬闊,你的生命也會變得更加的充實。可惜的是,無論在那個公共場所,尤其是乘車,譬如地鐵,不分老少,人手一部手機,都看得津津有味,卻極少極少有人會手執一本書在認真的閱讀。想想當年,我每天乘車上班,包包裡總有一本書在隨我而行。我不知道今天,人的精神生活,為何貧乏到如此只鍾情於手機,只是在虛幻的網路空間裡尋歡作樂?這究竟是文化的貶值,還是知識的悲哀。

書籍,那是人類先祖的智慧,傳授給我們後人的接力棒,可是,在我們這裡,有多多少少的人,都掉在了這“孔方兄”裡大鬧天宮,而真正願意去接棒的人,卻少得可憐。

人生,若在閒暇時,能讀幾本好書,猶如與智者聖哲的對話,又恰似與朋友在談心聊天,其樂融融。我讀《論語》,懂得了仁愛的價值;我讀《道德經》,知道了人性須善良;讀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學會了人生還有另外一種活法;讀《浮生六記》,則會感覺到人生並非都是虛幻浮生;讀《太陽照樣升起》,則堅信,這世界並非因一代人的迷惘和小人的惡行,而變得破爛不堪,無可救藥。

世界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的光明,我充滿了信心。

讀一本好的書,它能讓一個人,即使有再多的空虛,或是再大的迷惘,或是再苦的日子,等等,都會從書中得到諄諄教誨與有益的誘導,從而讓不幸的人生,及時走出困惑和泥沼,也讓自己的生命變得光明起來。尤其是在萬籟俱寂的深夜讀書的時候,那書中的文字,時不時就會射出閃亮的光輝,去照徹空曠的穹廬,而塵世間的所有暗冷,也會頓如潮水般的紛紜退卻。此刻的心靈世界裡,盡是朝輝豔陽,一片頓悟與光彩。

因此,人生若有書作伴,是幸也,也是福也。即使到了生命大幕落下的時候,也要帶著喜愛的書籍走進天堂,仍會覺得,此生無憾,生命不虛!

(寫於2021年2月7日清晨)

7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一手打爛的好牌還能復原嗎?所有的捷徑,都是離錯誤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