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持續不斷地用同樣的方法做同一件事情,卻期望得到不同的結果,這就叫荒謬!

——愛因斯坦

今年,你又打算養成什麼習慣呢?我們經常說,習慣成自然,自然了就會變得毫不費力,也就進入了舒適區,進入舒適區卻發現並沒有想象的那麼舒適,原來是掉進了習慣的陷阱裡。

最近,在讀椎原崇的《習慣陷阱:終身自我更新的15堂必修課》(以下簡稱《習慣陷阱》),作者在書中說道,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正確的思維方式。

椎原崇,沒學歷、沒背景,卻靠做生意實現財富自由與時間自由。正是這種經歷,讓他意識到,成功者一直在過著輕鬆捨棄著的生活。如今,他以諮詢業為主。而且,他的諮詢被稱為“想聽也聽不到的傳說中的個人諮詢”,在日本有著超高的人氣。

如何跳出習慣陷阱,成為更好的自己呢?作者在書中給出了這樣的建議。

一、學會捨棄,才能走得更輕鬆

斷舍離,需要勇氣。很多時候,我們不願意捨棄,不是因為那件物品或者事情有多麼的重要,而是我們害怕面對新的東西,害怕離開自己熟悉的東西,害怕改變原有的習慣。

作者在書中說道,把你帶到這裡的東西,不會將你帶到那裡。只有放下過去的自己,你才能將自己帶到無法想象的地方。

1.捨棄自己認為可惜的事

我們認為重要的事情,自然不會感到可惜。所以,當我們覺得可惜時,說明那件事情對我們已經不再那麼重要了,既然不再重要,留著還有什麼用呢?

我們總是習慣於發出這樣的感嘆:

這個東西以後可能還會用到,現在扔掉太可惜了!

這個方法用過好幾次了,很好用,不用太可惜了!

這件事我都努力這麼久了,現在放棄太可惜了!

我們常常因為可惜,讓自己停留在現有的事情中難以自拔,時間卻已悄悄流逝,很多機會也與我們擦肩而過。

勇敢捨棄我們認為可惜的事情,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到我們認為重要的事情中去。

2.捨棄別人認為“理所當然”的事

我們是不是在為別人而活?

“你應該畢業就去找工作!”

“你也不小了,應該結婚了!”

“你應該生孩子了!”

“你應該繼續做那份穩定的工作!”

“你應該……”

當我們總是在做別人口中“應該”做的事情時,我們會抱怨,會苦惱,會迷失方向。勇敢捨棄別人的“理所當然”,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3.捨棄為討好別人而做的事

我們從小習慣於聽到父母的表揚和讚美,漸漸地,我們把這種習慣帶到學生時代,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再後來,我們工作了,習慣於聽到同事和老闆的讚美和肯定……為了這些讚美與肯定,我們開始因別人的喜怒哀樂來做事,來生活,而自己的喜怒哀樂,卻不曾注意過。

當我們習慣於為別人的評價而買單,我們的生活也就不屬於我們了。學著討好自己,而非別人,我們才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有舍才有得,當我們把舊的思維方式捨棄的時候,新的思維方式才能進來。用新的思維方式,才能成就新的自己。

二、認識並接納自己,才能擁有幸福人生

我們總是在馬不停蹄地瞭解他人,瞭解世界,卻忘記最應該瞭解的是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才會有前進的方向,才能走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1.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自己想要什麼,簡單來說就是要有自己明確而清晰的目標。

說到目標,很多人會說:

我希望自己不要再迷茫!

我希望自己不要再和家人吵架!

我希望自己換一種環境!

聽到這些目標,你會想到什麼?我不要這樣,不要那樣,那我想要的是什麼樣子。我們腦海中想象出的都是不要的樣子,卻一點也沒有自己想要的樣子。這就是目標不夠明確和清晰。

明確的目標,不是我們不要什麼,而是我們想要變成什麼樣的狀態。例如,我想找一份和讀書有關的工作;我想和家人心平氣和地溝通。

當我們把自己想要的狀態描繪得越清晰,我們越能邁開腳步,成就更好的自己。

2.找到自己的優勢

對別人輕而易舉的事情,可能對我們來說卻是困難重重。找到自己擅長的事情,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當你覺得坐下來安靜地看會書是一件簡單而愜意的事情時,有很多人卻在苦惱自己不能靜下心來讀書。那你就可以把你的心得分享給別人,幫助別人也 愛上讀書,也許就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當我們把自己可以輕鬆做到的事情做到極致時,我們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3.改變對自己的態度

“都是我的錯”“我怎麼就放棄了呢”“我怎麼又沒做到”……這些話語聽著是不是很熟悉,這是我們習慣於對自己的態度,總是自責,認為自己不夠好,不夠完美。

沒有人是完美的,我們要放棄對“完美自我”的追求。

作者椎原崇在《習慣陷阱》中說道,我們最不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因為自己沒有做到的事情而自責。

回顧自己曾經走過的路,我們已經知道了很多事情,也做到了很多事情。我們要明白,我們知道的事情,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我們做到的事情,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所以,大膽地肯定自己,對你自己說聲“你很棒”,才是我們對自己應有的態度。

我們對自己的態度不同,人生就會變得不同。

就像作者在《習慣陷阱》中說的一樣,如果存在一個“一無是處、無可救藥的自己”,那麼同時也會存在一個“並不是一無是處,是可以大有作為的自己”。

三、寫在最後

你可以成為你想成為的人,這是作者椎原崇在《習慣陷阱》最後一直強調的。當我們勇敢捨棄阻礙前進道路上的障礙,認清自己的優勢,接納不完美但最真實的自己,我們就可以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如果你正感到迷茫,努力卻沒有效果,不妨翻開這本書,找到自己的通關秘籍。

史蒂夫·喬布斯

你的時間有限,

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束縛,

教條會把你困在別人的觀念裡。

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你內在的聲音。

更重要的是,

勇敢地追隨自己直覺和內心的指引,

只有自己的直覺和內心,才知道你的真實想法,

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2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我們為什麼會成為曾經討厭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