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風泱泱,淄水湯湯,烏河岸邊有我家鄉。
老家是一個魂牽夢繞、令人難忘的地方,那裡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有可愛的父老鄉親,至尊長輩,左鄰右舍,兒時的玩伴,小學至高中的同學;熟悉的田間地頭,衚衕旮旯;濃濃的鄉音鄉情,出門爺爺長,奶奶短,家長裡短,事事皆知。在這裡,我渡過了童年、少年的美好時光,60多年過去了,這些美好的記憶依然存於心底,念念不忘。
自從1978年12月離家從軍,好不容易熬到了1982年初回家探家,那高興勁就甭說了。到家後,最高興的莫過於爹孃了,幾年不見,有說不完的話,聊不盡的事,顯得格外親切……八十年代初,農村條件不好,老人還是把平時省吃儉用、捨不得吃的好東西拿給我,而此刻,我才感到自己在父母眼中是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回來後,吩咐走親訪友,叮囑見了村裡的鄉親要有禮貌,與人說話要謙虛。當然,最著急上火的是幫著張羅相親之事,因為同齡的人幾乎都有物件或己結婚。
1985年1月,正在休假照顧坐月子妻子的我,突然接到郵遞員送來“見電速回部隊”的加急電報,並說,這個電報己來過3次,因地址不詳,無法送達。接到電報後,在假期未到、離孩子滿月還有4天的情況下,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第二天就匆匆地返回了部隊。返回營房才知部隊要出征老山前線,而此時部隊已處在緊張的備戰之中,我隨即投入了臨戰準備、戰前維修保障中去……
當時春節將至,參戰對每一名軍人來說,無疑是一次嚴峻的考驗,緊張、恐懼心情比較複雜。那時無現代通訊聯絡,怎麼告訴家人即將參戰的訊息,我心裡比較忐忑,說吧,又怕家人難以承受,不說吧,又怕留下遺憾。於是在正月十六,私下跟首長請了2天假,300多公里路程2天趕過來回,只為看看父母、妻子和襁褓中的孩子,並將實情告訴家人;但戰爭是殘酷的,畢竟生命只有一次,與其說是看望不如說是告別,但在家國情懷面前,唯有義無反顧,為國盡忠。
我在前線的一年間,家人們一直為我的安危牽腸掛肚,擔驚受怕,母親常在初一十五燒紙祈福,祈求上天護佑;父親每次致信都提醒我注意安全。尤其是妻子獨自帶著幼子惶恐度日,飽受煎熬,時常以淚洗面,與人交流,最怕有人問起孩他爸爸的事……
部隊經過一年輪戰將要回撤山東的訊息,令我喜出望外,出於保密,只把撤回的大致時間告訴家人。1986年6月7日,在家人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我突然闖入家門,給了家人一個大大的驚喜,父母、妻子、弟妹見著活著回來的我,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鄰居們說,你命真大,真是前世修來的福。這次幸運平安回家,我真心體會到家的溫暖,有父母真好。
當兵十二年後的1990年7月,我脫下了軍裝,轉業回到家鄉的國有大型企業,離家近了,自然回家的機會就多了,能與父母家人團聚,享受天倫之樂,既溫馨又快樂。
世事蒼蒼,隨著父母一天天的老去,自己的孩子也漸漸長大成人,我更加感懷老人一生的不易,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當年,老人含辛茹苦把我們姊妹四個拉扯成人,受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是可想而知的。當我們都成家立業後,老人也到了頤養天年的時候了,母親卻於2006年8月,父親在2009年1月先後去世,老人的離世,令我們姊妹們傷感、愧疚和不捨,留下了無盡的思念;然而,人的命運就是如此,一切沒有從頭再來,剩下的只有遺憾了。
父母在世時,回趟老家,看一下父母,關心一下冷暖,有心彌補當兵時欠下的賬,本覺得很正常,也是天經地義。如今,父母雖然早已不在,我也會在他們的祭日,或春節、清明去給他們上上墳,點柱香,送上 “錢”,以表達對老人的哀思。
沒有父母,現在回家,感覺就不一樣了,望不見父母坐在門前的石頭上納涼、曬太陽;看不到父母依偎在衚衕口依依不捨的揮手告別了……有人說:“有父母就有家”,兄弟姐妹就是親戚,這話說得不無道理。儘管老家的弟弟妹妹仍向父母在世那樣,每次回家還是喊著回家吃飯,還會把自己種的蔬菜、玉米、小麥麵粉等等給帶上,但總有一種讓我難以為情的感覺,這濃濃的兄弟情誼值得我永遠銘記。
轉眼老人離開十幾年了,十多年間,每每想起或是夢見,留下的都是思念和回憶。現在我老家仍有父母在我當兵時給我蓋的房子,也是我的“婚房”,也是兒子出生地方,留下這房子,要的就是一分念想,要的就是這份懷念。
一晃,磕磕絆絆已走過我人生的一大半,但不管什麼時候,我都忘不了我的老家,那裡是我夢想啟航的地方,一個終身難忘的地方,也是一個連做夢都想回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