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跟朋友聊天,感慨一天天在忙碌、焦慮、疲勞中度過,就像不停地匆匆趕路的人,身體和精神繃得很緊,不得片刻的閒暇和思考,甚至忘記了為什麼要趕路。
我們的生活為什麼變成這樣?
想想八九十年代的生活,簡單、真實、有滋有味。
小學時,假期或放學後,幫著家裡幹農活。一家人圍著桌子剝花生,邊剝花生邊說笑,聽評書,講故事。勞動效率低,但沒有人著急,整個冬天都沒多少事,大把的時間用不完。慢生活,舒緩,簡單,真實。
大學時,主要的通訊方式是書信,寫信給老師,給同學,給家人,基本每週會寫兩三封,寫信是用心去說話,用心到每一個字元。收到一封信,也是喜悅甚至有點激動的,細細的聆聽著親朋好友的每一句話。小小的信封裡,包裹著濃濃的生活。
慢慢地,有了電話,電視,電腦,手機,有了快速便捷的交通工具,有了各色各樣的生產生活工具,網路讓世界扁平化,有太多資訊需要獲取。要做的太多,幹什麼都要注重效率。每天獲取的資訊更多了,物質生活更豐富了,娛樂活動更高階了,但是,總感覺生活還不如過去……
回到跟朋友的聊天,也許答案就在這裡。一方面,生活水準的提高要求我們關心更多,付出更多,獲取更多;另一方面,訊息和娛樂內容的爆炸佔有了我們太多時間。
在過去,房子近乎是免費的,也幾乎沒有什麼裝修,幾張桌子,幾張床,縫紉機,腳踏車,掛鐘,家境好點兒的買臺電視機,這個“家”基本就搭建起來了。養孩子的成本也很低,吃飽穿暖有學上,多數家庭也就這樣吧,學校之外的課外班、興趣班少之又少,稍長大一點一群孩子就可以一起玩了,不需要家長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訊息和娛樂方面,看看書讀讀報,聽聽廣播看看電視,再有就是小孩子們的遊戲。除了個別愛讀書寫作的人,晚上大家都會早早上床睡覺了。這一切,在今天看來是多麼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那時,想不健康都難啊。
每天的工作量數倍甚至數十倍的增加了,技術和工具並沒有同步,我們的身體和智力的進化更是微不足道,這樣,我們能不忙碌和焦慮嗎?這就像一臺電腦,剛開始只裝了幾個小程式,電腦執行起來自然毫不費力;然後我們不斷地安裝新的程式,不斷地升級原來的程式,程式越來越大,越來越多,而電腦還是那臺電腦,慢慢地,散熱扇越轉越快,電腦越來越慢,卡頓、“宕機”越來越多,不加控制的話,系統最終會崩潰。
我們不是機器,說換就換;我們又不願卡頓,更不願癱瘓。怎麼辦呢?
也許,我們可以學習一下電腦和手機的“一鍵加速”。
首先,解除安裝一些無用的程式。比如,電視可以不看或少看;孩子教育未必越多越好,成長有他自身的規律。
這些娛樂和遊戲藉助大資料和雲計算已經能夠精確算計我們,精確控制大腦多巴胺的分泌,從而做到讓我們多大程度沉迷其中,有的專門針對我們的碎片時間進行設計。
做到這兩點並不容易,因為“隨大流”是人的動物性的體現,正如鳥的群飛和魚的群遊,這是本能。另外,向慾望妥協太容易,我們總能輕鬆找到一萬種妥協的理由。
所以,我們必須靠“自律”這一強大的武器與之對抗,告訴自己,延遲滿足是為了實現更長遠的目標,為了獲得更大的享受,從而剋制自己當前的慾望;告訴自己,必須放棄我們自身喜愛的的某些東西,這樣,我們會承受痛苦,但是,如果因之失去平衡,遠比放棄更痛苦;告訴自己,沒有自律,我們就會是精英眼裡的一頭豬,是遊戲娛樂公司精心設計的小白鼠,是現代生活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