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對公平正義很在乎,很關心,我也不例外。因為,我們都是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的平凡人。但是,我們往往會犯兩個錯誤,一是,這件事對我們有利,這個事就是公平的。我們往往不去指責、批評;這件事對我不利,我們往往去批評、指責,並美其名曰:伸張正義!二是,往往關注規則下的公平、正義,而忽略規則制定本身的公平正義。舉例來說,在一個群體或單位要評選優秀,領導中意的人是個子最高的,那麼領導想貫徹自己的意圖,又不露痕跡,怎麼辦?最好的辦法是制定規則對自己有利,那麼他就會主張今年評優以身高為標準;如果中意的人是個大胖子怎麼辦?同樣道理,時代變了我們要與時俱進,今年我們以體重為標準。
所以,看起來規則下的公平正義很重要,實則規則制定本身的公平正義比規則下的公平正義更重要。我們大多數都在盡力地適應規則,當有一天我們能改變規則時,卻不能讓這種機會輕易流失。是什麼呢?是不敢?不想?還是不願?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是不是也犯過這樣的錯誤呢?對待我們的孩子。對待我們的學生。我經常告訴學生“你今天的成就不能代表你明天的成就,你的學業成就不能代表你的事業成就”,為什麼?評價標準在變化,評價標準是不是正確的?值得商榷。我們以為聽話、乖巧的孩子是好孩子,成人之後發現調皮搗蛋的孩子比其他孩子發展得更好。
當我們去評價孩子、批評學生時,是不是要想一想,我們的標準正確嗎?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