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曾看過一句話說:“人的一切痛苦,都是自己的心態,格局和境界所帶來的侷限和偏見。”

在你迷的時候,煩惱生。在你悟的時候,煩惱滅。

以下三大真相,願可以解開你的些許困頓和迷惑。

1

想要大於需要

就是貧窮

有一則故事。

有一天,幾位學生慫恿蘇格拉底去熱鬧的集市逛一逛。

他們七嘴八舌地說:“集市裡的東西可多了,有很多好聽的、好看的和好玩的,有數不清的新鮮玩意兒,

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東西應有盡有。您如果去了,一定會滿載而歸!”

他想了想,同意了學生的建議,決定去看一看。

第二天,蘇格拉底一進課堂,學生們立刻圍了上來,熱情地請他講一講集市之行的收穫。

他看著大家,停頓了一下說:此行我的確有一個很大的收穫,就是發現這個世上,原來有那麼多我並不需要的東西。

有時,一個人的富有,不是物質上的增加,是慾望上的減少。

當你剔除掉太多不必要的負重,內心就會變得簡單且快樂。

在經濟學上,有個“狄德羅效應。”

在18世紀的法國,有一個哲學家叫丹尼斯·狄德羅,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質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他非常喜歡。

可當他穿著華貴的睡袍在書房走來走去時,總覺得傢俱不是破舊不堪,就是風格不對,地毯的針腳也粗得嚇人。

於是,僅僅只為了搭配這一件新睡袍,把家裡所有的東西,都換成了新的。原本他不必如此鋪張浪費,也不必承擔如此大的經濟壓力。

有時,我們常常會被原本不需要的東西,所捆綁和束縛。

其實,一個人想要的越多,越會發現自己缺的越多,慾望也會隨之不斷變大。

但實際上,你真正需要並且賴以生存的東西,其實是遠遠小於你想要的東西。

就如有一句話說:“廣廈萬間,夜眠僅需六尺;家財萬貫,日食不過三餐。”

當你覺得自己一無所有時,或許你只是想要的太多。

當你覺得自己缺衣少食時,或許你只是想要的更好。

當你覺得自己妒富愧貧時,或許你只是被貪念衝昏了頭腦。

真正的貧窮,不是你沒有得到想要的,而是它們大於你需要和可承擔的。

2

傲慢大於謙虛

就是無知

作家羅梭說過一句話:“最有學問和最有見識的人,總是謙虛謹慎的。”

在生活中,你會發現,越是半壺水,越容易響叮噹。越是井底之蛙,越容易坐井觀天。越是才疏學淺,越容易驕傲自滿。

一個人最大的無知,就是傲慢地以為,自己什麼都懂,什麼都會,什麼都知道。

蘇東坡少年時才智過人,經常受人誇獎,便漸生傲氣,就在自家門前寫了一幅對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

有一天,一位老者來拜訪,給了蘇東坡一本書,向他請教幾個生字。蘇東坡接過一看,

誰知第一行就讀不下去了,越往下看,生字就越多,他不由得臉紅了。

老者笑吟吟地走了。於是,蘇東坡就重新寫了一幅對聯: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俗話說:“山外青山樓外樓,強中還有強中手。”

一個人越沒見識,越會狂妄自大,也越會自詡為強。

清雍正年間,江水被推薦到朝廷做官。

皇上召見時,他緊張哆嗦,不能對答,於是推薦他的學生戴震。戴震口若懸河,分析問題切中要害,說得清清楚楚。

皇上大為興奮。問戴震說:你和老師比,誰的才能高?戴震回答:我的水平低。皇上又問:那水平高的反而不能回答,為什麼?

戴震說:老師年老,耳朵有些背,可他的學問,超過我一萬倍。皇上讚賞他的謙讓精神,賜為翰林。

在《易傳》裡有言:“謙尊而光,卑而不逾。”

一個人的學識越豐富,越能做到虛懷若谷,越不敢自誇自滿。

許多時刻,我們總以為一個人的無知,是沒有讀過書,沒有上過學,甚至是沒有很好的文憑。

其實,一個總以為,自己什麼都懂的人,恰恰是最淺薄的,因為他懂得越少,就越把它當全部的學問和智慧。

往往是一個越優秀的人,他們有更大的學識,開闊了更大的眼界,所以越能看得到自己的不足和局

3

比較大於知足

就是痛苦

不知你是否發現:

有時我們感到自己不富裕,並不是什麼都沒有,看是看著別人有我們沒有的東西。

有時我們感到自己不快樂,並不是生活有多苦,而是看著別人過得比我們還要快樂。

有時我們感到自己不幸福,並不是過得有多難,而是看著別人過得比我們還要幸福。

有一則故事。

從前有一個大財主,老年得子,只是這孩子只會笑,不會哭。

恰逢一個雲遊的高僧路過家裡,財主抱著孩子給高僧診斷。

高僧順手從果盤裡拿出一根香蕉和一串葡萄,在小孩兒面前一晃。小孩兒想了想,伸手接過了葡萄,並微微一笑。財主在一邊解釋:“兒子從小就不吃香蕉。”  高僧點點頭:“知取捨,智力沒有問題。”

一行人走出財主家的大門,恰逢三個小孩兒在門前玩耍。高僧瞅瞅小孩兒,再瞅瞅果盤,果盤裡恰巧還有三根香蕉一串葡萄。

於是高僧伸手把孩子招呼到身邊,分給每人一根香蕉。三個小孩兒接過來,興高采烈地剝開就吃。  這時,財主的兒子忽然伸手指著香蕉,大聲叫起來。財主趕緊拿過葡萄哄兒子:“那是你最不愛吃的香蕉,這是你最喜歡吃的葡萄!”  財主的兒子奪過葡萄,氣急敗壞地扔到地上,仍是伸手要香蕉。三個孩子很快吃完,拿著香蕉皮得意地衝財主的兒子笑笑。  “哇!”財主的兒子忽然號啕大哭,把財主和僕人都嚇了一跳。財主欣喜之餘喃喃不解:“他平時一口香蕉也不吃,今天怎麼會為香蕉哭了呢?”  高僧微微一笑:“世間大多數人的悲傷,不是因為自己失去了,而是因為別人得到了。”

我們常常把自己的人生感受,建立在與他人的比較中。

其實,生活是自己的,沒必要去仰望,也沒必要去對照,

一個人唯有學會知足,學會珍惜,學會放下與人爭高下的執著和嫉妒心,才能真正活得自從容和豁達。

4

其實,想要過好這一生,並不需要向外求太多東西。

當你減少慾望,丟棄一些不必要擁有的東西,就會感到富有。

當你放下傲慢,懷著謙卑的心去反省和完善,才不會無知。

當你不去比較,不去仰望他人的幸福,也不去嫉妒他人的擁有,就能安心過好自己的日子。

當你的心態變得更平和,心境變得更豁達,心胸變得更廣大,就會過好這一生。

8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與負面情緒握手言和》:把自己打碎,讓改變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