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一月裡,我看完了我《情緒的解析》這本書。情緒伴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可以使我們的生活變得美好,但是如果處理不當,也會有嚴重的後果。而這本書就是分析情緒並幫助我們在情緒的生活中生活的更好。
這本書分為九章,在前四章中分析了情緒可以跨越文化,說明了我們何時變得情緒化,以及改變情緒的誘因,還有情緒化的行為。在後五章分別分析了幾種不同的情緒:悲傷和痛苦,憤怒,驚訝和恐懼,厭惡與蔑視,愉悅。分析不同情緒是從先認識自己的某一種情緒,再到認識他人的某一種情緒,利用表情所傳遞出來的資訊巧妙地運用。
這本書基本用實驗的方法或者例舉生活中的例子解釋各種問題。在例舉的例子中,也證明了,情緒在第一時間產生,它對外界環境的估量是相當快速的,也是無意識的。就說明情緒是突如其來不會讓你有所準備的,我們擁有這一種自動評估體系群,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相當複雜的評估過程,而且在完全沒有意識的情況下。就像你開著車,馬上就要撞到樹上了,但是你的身體會不由自主地踩剎車。自動評估系統中,每一種情緒的背後必然有這樣一些在頭腦中已經根深蒂固的誘因。
通常情緒產生於自動評估體系群,但有時情緒的出現需要進行思考評估,比如如果情況符合情緒資料庫中的資料,自動評估體系群就會接受後面的工作,但是如果情況不是很明確,自動評估體系群不能及時做出準確的判斷,思考性評估就會發揮作用。自動評估體系群是自動的,所以它很快及時地做出反應,但是思考性評估需要時間。它也是有積極的一面,可以透過我們的思考,防止對外界時間做出錯誤的判斷。
其他還有七種產生和改變情緒的途徑,分別是:回憶,想象,談論過去的經歷,體會別人的情緒,別人交給我們合適應該情緒化,違反社會規範,主動做出某種表情而產生相應情緒。瞭解到這些誘因,在這些情緒發生時,加入意識作用,避免我們因為某種情緒而言行失態。
情緒會改變我們看待世界和判斷他人行為的方式,有時在負面情緒的控制下,我們會控制不住我們自己,察覺不到自己的失態,會沒有意識做出過激反應。但大部分人更希望自己能很好的控制情緒避免失控。如何做到這樣呢,我們必須把情緒控制在一定程度內,我們要表達的時候,要配合周圍的環境,要用適當的表達方式,避免對任何人造成傷害。我們要學會先想一想,先思考,不要讓情緒控制了你。做事情不要妄下結論,在沒了解事情真相的時候,不要自己設想太多。要學會關注。關注自己的情緒,關注他人的情緒,整理自己的情緒,漸漸培養起關注的習慣。
瞭解了情緒的誘因以及情緒的控制方法。接下來就會接觸到其他各種具體情緒的解析。
首先是悲傷和痛苦,悲傷是個持續時間比較長的一種情緒,在這個情緒中會感到十分的無助。有時候會帶來其他消極的情緒,比如對生活不滿,抱怨,憤怒等。首先先認識自己的悲傷,書中有模仿悲傷表情的方法,但是我卻不行,畢竟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對悲傷的反應。其次認識他人的悲傷,利用表情所傳遞出來的資訊,更好地接收別人所傳遞出來的訊號,在在恰當的時機,給他提供安慰。
憤怒。這是一種可怕的情緒,憤怒最危險的特徵之一就是,憤怒會導致更進一步的憤怒,並且這種迴圈會迅速升級。使人憤怒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周圍世界的改變也能引起憤怒。在憤怒的時候,我們無法輕易控制我們心中的怒氣,但我們在憤怒的時候,周圍我們平時不在意的事情也會使我們更加憤怒。書中說道,“悲傷,一個素昧平生的人痛不欲生的照片也能引起我們的關注,但是憤怒就不是這樣,要有更多的刺激我們才能感到憤怒。”在面對他人的憤怒的時候,我們要忽略他表現出來的怒氣,表現地如無其事,這個時候同時要注意到自己的說話當時以及自已的情緒,千萬不能因為別人的怒氣激起自己的憤怒。千萬不能在氣頭上解決問題。
驚訝和恐懼。這兩個情緒所表現出來的表情有些地方是相似的。其中驚訝是所有情緒中最簡短的,驚訝的感覺就是一種情緒,尤其是當我們還沒明白事情是怎麼一回事的時候,其他情緒還沒來得及出現,驚訝就出現了。對於恐懼,所有動物都很容易產生恐懼,當體會到恐懼的時候,我們的意識已經害怕,就很難再有其他的感覺了,我們的注意力都被這所恐懼的事情吸引,所以有時候又會讓我們集中精力,聚精會神解決某些事情。當別人出現驚訝和恐懼的時候,我們應當瞭解事情真相,關注發什麼事,我們是否可以介入。
厭惡與蔑視。厭惡分為人際厭惡和基本厭惡。其中人際厭惡是後天學來的。羅金列出了四中基本厭惡的情況:怪異,疾病,不幸的遭遇和精神變態。成人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人際厭惡,人們所討厭的東西也會越來越多並不會減少。蔑視和厭惡有聯絡也有區別,蔑視的特點之一就是有種比別人高一級的感覺,覺得自己比別人厲害或者怎麼。如果一個人表現出了厭惡,自己不應當忽視這種表現,要考慮現在是不是最佳說話時機,先讓對讓穩定下來。
愉悅。愉悅的情緒有很多,有感官上的愉悅,有心理上的愉悅。當事事順心如意,我們會滿足,有時候當驚奇的時候我們也會愉悅,有自豪的愉悅。但我們也要關注別人是真正的愉悅還是隻是表面的愉悅,結合實際情況,做出判斷。
讀完這本書後,我對一個詞印象特別深,那就是關注。關注自己的情緒,關注他人的情緒,學會思考,不能讓情緒控制了自己,在恰當的時機說恰當的話,學會“察言觀色”。不要只在意自己,關注身邊人,更深地瞭解他們,畢竟生活不是獨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