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親作為沒有血緣關係、單純靠彼此之間的情感作為紐帶的“親人”,到底靠不靠譜?
我認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需要磨合,磨合的過程中就會產生矛盾,矛盾又會消磨感情,而沒有感情就沒有了維持“乾親”關係的理由,所以很容易就會走向一拍兩散的結局。
最早在生活中接觸到“乾親”這種概念,是上小學的時候。有一位女同學說,等她上了初中以後,要在學校裡認一個厲害的大哥當“乾哥哥”罩著她。因為我們那邊上學不方便,初中三年都要住校,只有週末和節假日才能回家。而住校的學生來自不同的村子,人員混雜,經常發生吵架鬥毆事件。
雖然事出有因,但我心裡還是有點無法理解。在我看來,僅僅憑藉短時間的接觸,就認一個不熟的人作“乾親”的念頭有些荒唐。難道就靠著正犯中二病的學生的一腔意氣,來維持著彼此之間的“親人”關係,這樣真的能夠做到親人間的互相關照嗎?又或者說,不過是小孩子過家家一樣的玩笑?
我在外省上大學期間,我哥也在外省工作。因為距離比較遠,交通費時,所以回家次數很少。然後我就在電話裡得到了我媽收了一個乾女兒的訊息。
那個女生是我媽的同事,她們都在我小姨的店裡工作,而小姨店裡是包吃包住的,正好我家人少空房多,所以她剛來那會就安排到我家住了。相處久了以後,我媽和她的感情越來越好,於是就認她做了乾女兒。
對此我是沒有意見的。畢竟我和我哥都很少在家,我媽自然會覺得孤單想要人陪。我暑假回家見過那個女生,人很開朗,嘴也甜。我媽和她兩個人同在一個屋簷下住著,關係親近了日常相處也會更融洽一些。
但是大概不到一年的時間吧,有一次和我媽通話的時候,我媽突然告訴我,她們掰了。因為那個女生覺得我媽對她沒有對我好。我滿腦袋問號???
那個女生和我媽住一起的時候,我媽特意天天都在家裡備了水果讓她隨便吃。之前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我媽都不買水果回家的,因為小姨店裡會常備水果。
而讓那個女生覺得“不公平”的是:我媽在家打掃衛生的時候,會讓她幫個小忙,像掃個地或者擦個傢俱之類的。但是我放假回家的時候,每天在家吃了玩、吃了睡,我媽喊我做衛生我不做的話也不會說我。
原來是我的懶惰的鍋。按她那麼看確實是有一點不公平。
可是我從出生起就和我媽朝夕相處,不管在血緣上、道德上、還是在法律上,母女關係都不會變。從小到大我媽坑過我許多回,我們吵過架、紅過臉,我也曾從心裡覺得我媽對我哥更偏心,因為她花在我哥身上的心思和金錢都比我多,她忙不過來的時候也會叫我幹家務而不是我哥……但最後我們仍然是密不可分的親人。
我想,真正的親人,就是會在彼此計較、甚至無意的互相傷害之後,只要沒觸到原則底線,也仍然不會隨便說掰就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