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熱搜上看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愛情不能解決人生的問題#。
有很多人在愛情上有這樣一個誤區,他們希望愛情能解決自己人生的問題。
因為一個人過得孤獨、焦慮,生活裡有很多困難,就寄希望於找到另一半來幫助自己。
兩個人在一起,好像就能得到救贖和寬慰。
對於這種誤區,復旦大學中文系的梁永安教授在他的課程裡講到:
“從戀愛婚姻裡得到一下自己原本沒有的東西,這就違反了一個基本規律。
真正擁有或者最有資格談戀愛的,就是他有能力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生活,他一個人就可以跟世界建立起關係。他的生活本身是富有活力的。”
“只有這樣的人,他才有能力輻射溫暖,才有能力給別人一種信心和快樂。”
如果因為焦慮或是精神上的匱乏而去談戀愛,對方就變成了資源變成了工具,這是一種不好的現象。
做任何事情之前,我們都要明白,除了我們必須要付出的努力,我們的時間成本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發現無論是考試愛情還是股票,其實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給大家的建議是,不會做的題就要跳過,不能愛的人就要分手,不能賺錢的股票就要割肉。我們要知道,金錢是成本,但是更重要的成本是時間。”
如果我們在一件不值得的事情上浪費了時間,最終被消耗的還有我們的情緒,比如期待值、耐心和積極程度。
在臺劇《荼蘼》裡,女主角鄭如薇就有這樣一段感情:
兩個彼此不討厭卻很怕孤單的人聯手抵抗孤單。
她的朋友對她說:“如果是因為孤單需要有人陪吃晚飯而戀愛的話,克服孤獨後也就不需要愛情了。”
愛情不能解決一個人本來就面對的問題,不能消解孤獨,也不能去除焦慮,兩個帶著問題的人走到一起,只會變成更大的問題。
關係的建立需要兩個基本點:一是接觸,二是時間。
雙方在交往的過程中有精神上、智力上的同步,或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才產生實質上的“接觸”。
而親密關係比關係更深層次。
親密關係是兩個情感成熟的人,既親密又各自獨立,雙方都能從這段關係中獲得情感滋養。
親密關係建立在邊界和溝通的基礎上,兩個人都具有強大的自我,並且人格獨立、情感成熟,才能從容地走進親密關係。
在親密關係的專業研究裡,邊界被劃分為五個領域:
我並非對方的全部,不濫用技術手段去考察對方,互相信任,不逼迫對方做不想做的事,不去無休止地質疑對方。
所以,在一斷健康的關係裡,是不可以透過向對方索取,來解決自己人生問題的。
應該是,兩個獨立的人,兩種獨立的生活,有交叉也有邊界,可以共同體會生活,但絕不消耗哪一方。
對於每個人而言,無論是戀愛還是結婚,都是為了獲得幸福和快樂,是為了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
在一段感情中,如果快樂、幸福感、正向的影響比其帶來的煩惱、困擾、負擔要少,那就說明相愛相處的方式不對。
建議儘早止損,免受更多的折磨和不愉快。
如果有人生問題,單身時候無法解決,戀愛了也不可能解決,反而會讓問題變大。
張愛玲說:“我以為愛情可以填補人生的遺憾,然而,製造更多遺憾的,卻偏偏是愛情。”
因此,你大可不必著急,人生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愛情不是多要緊的事。
有時間就多多提升自己,健身鍛鍊、努力工作、多讀書,變成一個自立自強的人。
讓自己經濟上能自給自足,在精神上充盈自信,精神上脫貧,比個人的脫單更重要。
楊鈺瑩說過:
“愛情就只是蛋糕上的那一顆櫻桃,生活沒有它也一樣甜。”
所以,先把生活過好吧。愛情不是救贖,誰也不是誰的救世主,不能雪中送炭,只能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