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小鎮青年”這個詞。

小鎮青年,指的是那些年齡在18~30歲之間,且普遍生活在三四五線城市的人群。

可能在很多時候,大家都會覺得,小鎮青年是一個”貶義詞“,被貼上這一標籤的人並不會這麼開心。因為這個標籤,往往與“土裡土氣”“沒有審美”“收入不高”“缺乏品位”等特性相關聯。

但是現在的小鎮青年所展現出來的面貌卻讓人感覺耳目一新,大大顛覆了人們傳統觀念中對於他固有的映像。

這些三四五線的年輕人,他們學歷可能不高,普遍是二本或者專科,但是他們在自己的家鄉卻有著一份穩定且體面的工作,雖然工資並不如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一樣高,但是他們也無需為高額的房價、物價和還不完的房貸而發愁。他們實際到手的,可支配財產,甚至於向東莞,成都這樣的普通一線城市的白領相差無幾。同時由於城市小,自然導致了圈子也小,競爭壓力也不大,所以他們的職場環境會遠遠優於大城市,不用終日的加班忙碌,可支配的個人時間也會更多更充裕。

簡而言之,他們雖然不在繁華的一二線城市打拼奮鬥,但是卻有著不錯的生活質量。

這也是一種生活的選擇,隨著網際網路的廣泛普及,超高速資訊時代的到來,獲取知識、新鮮事物的方式也變得多種多樣,並不是說每個人就必須要去一二線城市打拼才能體現自身價值,觀念思想應該是多元化的。

我想很多生活在三四線的年輕人之所以會嚮往一二線城市,其實絕大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的高收入。

但是你有沒有深入、認真地思考過呢?

其實絕大部分高收入人群,並不是因為他們自身有著很高的勞動價值,而是靠著高服從,高風險,高折舊帶來的,就想前段時間熱極一時的,拼多多的知乎賬號發的那句話——“底層人民就是在拿命換錢”,雖然說的很難聽,但卻說到了點上。

我周圍的很多人,剛剛走出校園的大門,僅僅是在實習階段,就要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他們沒有周末、沒有假期、沒有娛樂,隨時待命。像一臺無情的工作機器一樣,一刻也不能停止轉動。

我問過他們為什麼,他們很無奈地告訴我,你想在這個城市立足,你就必須比別人更努力,僅此而已。

另外,那些在北上廣深工作的年輕人,他們可能需要拿出月收入的1/3甚至是一半以上用於交房租。這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拼死拼活幹了幾年甚至更長時間,你會發現,你的工資,與高額的房價相比,只是那麼冰山一角。

在經濟學領域,有一個概念——“時間單位值”。

“時間單位值”就是以儘可能小的單位衡量勞動價值。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可能三四線城市的人的幸福指數會更高一些。

我特意在網上搜索了一些資料:

根據北京大學社會調查研究中心推出的《中國職場人平衡指數調研報告》:31小時~40小時是三線以下城市居民一週工作時間佔比最高的時間長度(佔比35%),低於一線城市(56%)和二線城市(47%);在工作時間大於41小時的區間,三線以下城市同樣低於一二線城市;相反,三線以下城市居民工作時間在21小時~30小時的佔比,高於一二線城市。

在這個調查資料之下,反映的是三四線的普通年輕人可以有相對充裕的時間去追求娛樂與消遣,併為之買單。

隨著網際網路和各種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一個普通人無論是在一線城市亦或是三四線城市都有他的機會,個體的價值可以透過更加多元化的方法體現出來。人變得越來越個體化,每個人都可以透過各種渠道來證明自己,創造價值。

當然了,不同的人對最重要的事情定義不同,就看自己的選擇了,選擇無關正確與錯誤。

但有一點必須承認的是,資訊時代帶給我們最大的痛苦就是焦慮,我們逐步喪失了屬於自己的判斷力,我們開始恐懼,開始擔心,開始害怕自己跟不上時代,我們總想擁有的更多,可是我們的能力卻又不支援我們去獲取更多。

但有時候幻想中的財富自由、拋棄同齡人的想法是不是都太過於美好了?

我們是否真的進入了實際思考階段呢,很多事情或許像那“一個億的小目標”一樣遙不可及,你可以接受麼?

其實無論是一二線的年輕人還是三四線城市的年輕人,未來我們要走的路,都不會是平坦的。所謂的出路真的是自己一步步嘗試,一點點探索出來的,有的人在這個過程中放棄了墮落了,有的人收穫了。

我想成長就是逐步清晰地知道自己的每一次選擇意味著什麼,它不應該是盲目衝動的,最難的事情是把自己前後的路都堵死了。

4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生活的磨難對人改變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