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自己”,與別人眼中的“自己”一樣嗎?
你曾想過這個問題嗎?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問題時,身上忽然冒出一絲涼氣。
對這個問題產生深刻體驗,是在一場內訓師的培訓會上。本以為自己的“擅長表達和侃侃而談”,在某些人的眼中竟然成為“自居和炫耀”。一下子,讓我清醒很多。原來,自己認為的“自己”,和別人眼中的“自己”,竟然有如此大的差異。
我開始自省自己的說話語氣和方式,開始嘗試更多地傾聽,開始更能貼近對方的心。後來,自己發生不小的改變。
一旦意識,就會想著改變可以說,我們看到的“自己”與外部世界眼中的”自己”幾乎總是有一定偏差的。通常外部世界,比我們自己的觀察到世界的樣子,會更加清晰和準確。
如果能停下來聆聽,思考其他人的看法,我們就會得到了一個——對比內外兩個形象的絕好機會。這樣,我們就可以統一我們的價值觀和行動力,開始做出真正的改變。
想想看,有時候我們會有些自以為是,牢騷不斷,或者為一些“不公正的待遇”而發怒的時候,最後我意識的是,問題不在他人身上,而通常在我們自己。
那如果說,我知道我想要改變,可是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也不知道如何改變,怎麼辦?
如何改變,像別人一樣看待自己最好的辦法是,把目光投向與你接觸的社會和人群,透過別人的目光反過來審視自己的言行和舉止,這樣的話更加加公平和全面。
當我們能退後一步,觀察周圍發生的事情,並從他人的角度看待自己時,我們就是在使用我們的“第三隻眼睛”。後退一步使我們能夠以更廣闊的視角看待事物,我們能更清楚地看見事物並從中學習。
曾有諮詢專家採用過這個方法,設計了一系列理想的領導行為,然後給他們提供匿名反饋,讓他們能夠將自己的行為(反饋人眼中的)和理想的行為做對比。沒想到,這對於人們認識自己的收效非常明顯。
樂嘉在課堂上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我們眼中的自己和別人眼中的我們往往有巨大的差異”。 看人要看本質,看現象要看本質,本質需要思考,而非人云亦云或盲目結論。
有時候,我們也會和別人發生一些衝突和矛盾,然而我們往往只看到了對方身上的問題,卻看不見自己身上的問題。所以,總也不能正視問題和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
我們當下的心情,對待他人和自己的態度,以及處理生活的方式往往影響我們的決定。真正地認識自己和自己眼中的自己為何會有那麼多的不同。
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能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得到真正的自在成長。
持續品質分享,一起成長蛻變。你的點贊關注,使我內心向陽。讓每個遇到我的人,因為遇見我,而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