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上墳,年年痛,夢斷魂牽二十年。親情難捨,血肉親情,難忘爺孃,淚灑墓碑前。
只要大雪不封路,年前回老家給爺孃上墳,是慣例。轉眼之間,爺孃離世二十多年了。看到爺孃墳墓上,長滿了野草小樹,樹葉灑落在整個墳墓上,樹葉遮擋,看不清墳墓的全部,只看出凸起的土堆和那直立的石碑。
看到埋葬在墳墓的爺孃,心就痛,難掩淚水。人至晚年,土埋半截,思親念舊,思念情思永不衰減,父母親情深,永遠植根心底。
老伴偶爾說,兒子是“忘恩負義”之人,他從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天起,就由奶奶全程扶養照看,奶奶去世二十多年了,幾乎沒有沒聽到兒子講奶奶的故事,只是,每年節前也只陪著的父親給奶奶上個墳而已,我也納悶,經反覆觀察,並非兒子忘記奶奶,是兒子不敢回憶起奶奶的事,想起奶奶,他的心就痛。在兒子心中,奶奶就是“媽媽”,是奶奶越位當了“媽媽”角色。但這不是奶奶的錯,錯在爸媽工作忙碌,不能顧及到兒子。
兒子是長孫,是全家人的寶貝蛋子,在獨生子女年代裡,人們的理念是重男輕女,兒子又絕對是小“皇帝”,被一大家子人寵著愛著,兒子是村子裡的孩子頭兒。兒子特淘氣,他帶領著小夥伴,上樹掏鳥蛋,翻牆挑逗天都黑了五老太太爺爺,下河洗澡摸魚,“煽風點火”,到處有他身影,兒子放鞭炮,把鄰居家房子燒了一大片,幸好嬸母及時發現把大火撲滅,否則,三個鄰居家庭,十多間房子就化為灰燼了。
自有了孫子,老爹就成了“孫子”。父親脾氣很大,不高興時暴跳如雷,但在孫子面前,他就是“綿羊”。父親向來沒有幹家務活的習慣,推碾倒磨做飯,餵狗餵豬,與他無關。抽菸袋,吃煙卷是他的嗜好也是拿手好戲。自有了大孫子,他就成了“孫子”,所有的家務活,父親全部包乾,不幹不行,孫子有命令在先。
因有小女,兒子又是長孫,愛人工作特忙,根本沒有能力顧忌到兩個孩子,兒子只有奶奶全程扶養照看,由於長期不和兒子相處,我和愛人似乎不是兒子的“家裡人”,兒子和我們很生疏,每當兒子睡醒後喊得是奶奶而不是媽媽。每當這時,愛人就傷心落淚。感到對不起兒子,但很無奈。
父母養育了兩代人,為我們付出太多太多。養育之恩,難以忘卻。告慰父母。您們子孫後代都傳承了世襲為醫,懸壺濟世,治病救人的家傳營生。
爺孃,我們會好好銘記祖傳遺訓,厚道做人,誠實做事,不張揚,低調做人,踏踏實實幹應該做得事,為解除病人疾苦,納新不泥古,做對社會有益之人。您的後人不會給您二老添亂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