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和幾個同事一起去吃了下午飯,其中不乏有幾個較為年長的,他們就說到了給另一個單身年輕同事介紹物件。
話題是談論起來了,但是真要介紹,在現如今的大環境下,似乎有點為難大家。
一個年紀最長的大哥說,他不敢給別人輕易介紹物件,他覺得門當戶對很重要。但有些年輕人就特別有要求,就想要嫁給有錢人家,人家是同意娶你了,但是嫁過去就是一直受氣,到時候人家過得不好,反過來就會怨你,這是給介紹的什麼物件呀。
聽完之後覺得很在理,這個“門當戶對”真的太重要了,但有時對這個詞的理解也不僅僅停留在物質方面。
在我看來,那種關係應該是介於“你很優秀,但我也不差”之間的。
1.曾經理想的物件,原來是簡單地夢了一場
適時,這些又讓我聯想到了自己曾經的擇偶標準,和現在比起來還是有了很大的差別。
記得初中的時候,隔壁鄰居阿姨問我,以後想找一個什麼樣的物件。
那時不過是十四五歲的樣子,忙於學習還真沒想過找一個什麼樣的男孩子談戀愛,大概輪廓之下,我的那個他應該是這樣的。
面板白淨,長相最好帥氣,身高能比我高出一顆頭最好,身材比例好,不能太胖,也不能太瘦,還不可以是那種肌肉男,不抽菸,不喝酒,不賭博,性格好,對我好,對我家人好,能夠給足我安全感,不隨便沾花惹草,要努力,要上進,如果家庭條件能更好一點就更好了······
這種人設應該是在小說裡才能看到的,也不知誰給我的想象力,讓我敢這般空想。活了二十多年了,還沒聽說過現實生活中有這樣的人,更別說自己還能遇見這樣的人。
有些東西也只能想一想罷了,畢竟那個時候還在很年輕,甚至於沒有半分成熟可言。
家庭和睦,不能說是大富大貴,也算得上是吃穿不愁,除了學習,好像也沒什麼煩心事。
那個聽起來感情較為“灰暗”的青春,終究只是簡單地夢了一場。
2.成長路上的際遇,總是會使思想一路前行
人吧,總是要長大的,在約定俗成之間就會形成自己的一套想法。所以在後來,我遇到了第一個自己喜歡的男孩子。
他並沒有符合我起初所說的所有擇偶特徵,但是還是佔了好幾條。在高中的時候,學習壓力比中學時還要大,這種想法就生生被自己殘忍地扼殺在了襁褓中。
我深知自己是一個一心不可二用之人,以學習為主才是最重要的,這個好不容易動心的人,後來和我成了朋友,直到上了大學被其他朋友拿來調侃才知道,原來我們終究是錯過了。
我的擇偶標準是什麼,至今還是個謎團吧。即便是有了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這方面,還是不太成熟,但總歸還是得找個讓自己有所心動的。
我記得有一段時間,說過一個話題,就是九零後的擇偶標準,從以前所說的門當戶對,變成了要求三觀一致。之後對這個“三觀”細究了一番,的確很有味道。
從前只考慮別人應該怎麼樣,完全沒有想過自己該怎麼樣,如果只一味用以前的思想來應對這個擇偶標準,那我想我應該會一輩子單身的。
講求三觀一致,好像越來越符合迴應別人的問話。
我到底想要找一個什麼樣的人,來陪伴我一生,大概就是那樣子的人吧。
3.待緣定的時候,他就是你最終的擇偶標準
事隔多年,我還清晰記得,鄰居家的阿姨特別說過,要求不可以太高,不然會越來越難找物件,以後就算是去相親也不一定找得到。
她還表示那是她一個過來人的思想,在她年輕時也和我們那時一樣。
以前可能就是仗著自己還年輕,選擇還挺多,不管不顧,就是得遇到那麼一個人,絕不將就。
所以,鄰居阿姨所說的話,全當左耳進右耳出了。
聽起來還是那麼傲嬌。
後來也看到了太多的人情冷暖,身邊的朋友選擇在一起時,全然一副奔著結婚走的樣子,可惜後來他們的山盟海誓,終變成了一別兩寬,甚至還沒有各自安好。
多好的感情呀,他們的三觀原先多匹配呀,只是後來發現還是不匹配,也磨合不下去,自然而然還是散了場。
在這樣的環境裡,好像就變得更加的謹慎了,不太想去嘗試,也不太敢去嘗試。
但別灰心,有趣的靈魂終會遇見。我的他出現的時候,一開始的確是三觀的非常契合,直到後面,還是會產生摩擦,實實在在的有太多需要磨合。
這就好像一個檻,過去了就能永遠在一起,過不去就只能散場。
我們是幸運的,終是經過關關磨難,決定要好好的在一起,沒有了剛在一起時的激情,也沒了過多的矛盾,更多的像是一對結婚很久的老夫妻,平平淡淡的過著我們異地的日子。
就是這麼個人,突然的就符合了我所有的擇偶標準。
三觀?門當戶對?這些都是可以選擇性作為參考的標準。
老一輩的話也一樣。
但人生始終是自己的,不管在什麼時候都得要為自己的選擇買單。
希望你充滿能量,有機會選擇那個剛好出現的他。
也希望出現的那個他,剛好符合你的擇偶標準。
所以,
你的擇偶標準是什麼?
你現在的他,符合你的擇偶標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