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暴力從本質上看是一種攻擊行為,通常把攻擊行為定義為蓄意損害別人活著破壞財產的行為。心理學家往往區別兩種攻擊:敵對的攻擊行為,它唯一的目的是使人受到傷害;工具性的攻擊行為,它的目的在於獲得獎賞而不在於被害者的痛苦。(E.R.季爾加德、P.L.阿特金森、P.C.阿特金森:《心理學導論》)弗洛伊德認為,攻擊行為起源於基本的本能,他對於永遠肅清攻擊行為的可能性是悲觀的。後弗洛伊德派認為,攻擊是由於受挫而產生的一種驅力,這種驅力反過來又會激發一種故意行為,去傷害引起挫折的人和物(康羅.洛倫茲)《攻擊與人性》)。而社會模仿學說認為,攻擊行為同其他習得反應沒有什麼不同,它只能夠透過模仿或觀察而習得,而且越是經常地受到強化越是容易發生。研究表明,攻擊性反應能夠透過模仿而學習到,那麼觀看電影中的暴力,替代性地表現攻擊行為,對人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美國馬拉木斯和多納斯坦恩認為,暴力色情文藝可激發人的侵略性,色情文學讚揚強制、暴力的行為,降低了男、女人們的人格和人性。一般認為,有暴力內容的影視節目,對現實生活中的暴力有助長的作用。L.柏柯維茲認為:看暴力影視片能“增加“看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從事暴力行為的”可能性“。(See Leonard Berkowitz,Aggression:A Social Psychological Anaiysis,N.Y.McGRAW-Hill.1962)暴力影片中的攻擊行為對兒童的影響尤其深遠。有實驗研究證明,兩組兒童,一組每天在一定量的時間裡觀看暴力性動畫片,另一組在同量的時間裡看無暴力的動畫片,在此期間兒童每天在其活動中表現的攻擊行為的數量被記錄下來,結果顯示,觀看暴力動畫片的兒童,在與其同伴的相互關係中,變得更加具有攻擊性;而那些觀看非暴力動畫片的兒童,在彼此之間的攻擊行為上,顯示沒有變化。(See Steuer,F.B.Apptefield.J.M.& Smith,R(1971),Journal of Experimental,Child Psychology,11)

如果說暴力影片對兒童性格形成和發展起潛移默化影響的話,那麼暴力影片對青少年的影響則是直接誘導青少年到現實生活中仿效,成為暴力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電影作品展示的暴力在如下幾方面影響社會心理,誘發人的攻擊行為:

一、傳播攻擊性的行為。暴力影片容易導致青少年在現實生活中重複在影片中看到的暴力行為,許多暴力犯罪是人們試圖模仿電視裡顯示的情節的直接結果。(See F.Mankiewiez & J.Swerdlow,Remote Control,1977,N.Y.Quadvangle.)

二、增強喚醒。電影作品會增強情緒性喚醒,增加攻擊行為的可能性。(See D.K.Osborn & R.C.Endsley1971,Child Development)

三、減少人對暴力的敏感度。影片透過持續展演暴力,而產生的情緒性減弱可能影響人對真實生活中一個被害者的遭遇的反應和願意幫助的程度。這是因為由於幼年兒童觀看暴力出現情緒性喚醒,反覆觀看暴力而使生理反應減少了。(See R.S. Drabman & H.Thomos,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0:418-21,1974,1975)

四、減少攻擊行為中的限制。長期觀看暴力影片,會讓人減少在現實生活中對攻擊行為的限制和顧慮,從而導致更多的,社會暴力犯罪。

五、對如何解決衝突產生錯覺。暴力影片破壞了人們正常的道德觀念,在處理現實生活的糾紛和衝突時,往往會把影片中的“好人“透過暴力手段戰勝”壞人“的行為搬到現實。同時,長期觀看暴力電影,讓人覺得別人靠不住,並過高估計他們受犯罪行為禍害的可能性,因而可能採取激烈方式保護自己。

暴力電影正是透過對人的心理形成的影響,造成了人們社會心理和社會行為的攻擊性,直接或間接地誘導了社會的暴力行為發生,對社會的自由安寧秩序起了消極的影響。暴力電影對社會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各國無論對電影中的性表現的理解和限制的觀念如何,對電影中的暴力是不遺餘力地進行嚴格的審查和限制。當然,各國對暴力的具體理解,電影表現的尺度還是存在明顯的差異的。

17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男女朋友。資訊要秒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