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納姆效應,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透過實驗證明,並以雜技師巴納姆的名字命名。
巴納姆效應認為,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覺得特別適合自己,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仍然會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這樣的人。
人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對自己的追尋。我是誰,我在哪,要到哪裡去,這樣的問題從古時候開始一直到現在也沒能得出一個讓人滿意的答案。
因為人從未停止過追尋,所以很容易迷失在自我當中。人是很容易受到周圍的資訊影響,並把別人的一舉一動作為自己的參照物件。心理學中的從眾心理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在生活中,人無時無刻不受周圍人的影響、暗示,比如在一起聊天的朋友們,其中有一個人打哈欠,總會有幾個人跟著一起打哈欠,這就是受到了心理暗示。而也有的人沒有跟著一起打哈欠,是因為這些人暗示性不強。
讓一個人水平伸出雙手,手心朝上,閉上眼睛,告訴他在他的左手上綁著一個沉重的重物,在向下墜,右手上則綁著一個氫氣球,在向上飄,幾分鐘後看他雙手間的差距,距離越大,受暗示性越強。這是一個簡單的測試心理暗示性強弱的小方法。
認識自己,在心理學上叫自我知覺。是一個人瞭解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容易受到外界資訊的暗示,從而導致自己我知覺偏差的出現。凡人是不可能做到每時每刻都反省自己的,也不能總把自己放在局外以第三人稱來觀察自己,所以便會藉助外界的資訊來認識自己。
因為人在認識自己的時候,會受到外界資訊的影響,所以常常不能真正正確地認識到自己。
巴納姆效應在生活中十分普遍。人在情緒低落、失意的時候,會失去對生活的控制感,導致安全感也會受到影響,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依賴性也就大大提升,受暗示性也會比平時更強。
算命先生就是抓準了人的這一心理特徵,再加上先生一般都善於揣摩人的感受,所以可以給求助者帶來一些精神上的安慰,在說上一段無關痛癢的話,便會讓求助者深信不疑。
在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有從眾的心理?是否也在巴納姆效應中迷失了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