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我們未曾知道還是無力知道的真相,我們越要去面對,才越能更好地理解彼此。
《與母親未曾談起的事》,這是一本盲選的書,因為書名很喜歡,因為封面很好看,因為以為裡面都是溫馨的故事。
開始讀才發現和預料的完全不一樣,裡面沒有什麼溫馨的故事,大多記錄著崩潰、傷痛或災難。閱讀速度也比預想的要慢得多,我每天只能看一個短篇,因為有太多的觸發點,需要停下來想一想。
15位美國作者,15個家庭,15個未曾與母親提起的秘密,15種人生。每個短篇故事都好似一部成長電影,描述著曾經難以啟齒的生活故事。
01 第一個故事—“我只想要她愛我”第一個故事,來自本書的編者,和書的名字同名——《與母親未曾談起的事》;講述的是作者遭遇繼父虐待的親身經歷。
作者說,“寫這篇文章整整花了十二年時間”。大概也是這十二年,讓她明白,“我需要我的母親,無論是遇到我繼父前的她,還是和我繼父結婚後的她”。
我們和母親的關係是複雜的。她給予了你生命和最初的安全感;可當你向她求助,而她未曾理解你、也沒有出手相助時,那你會恨她嗎?
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一位大姐,其實她年長我不過幾歲。她喜歡和我母親聊天,斷斷續續說著自己的故事。
她是家裡的第五個女兒,後面終於迎來了一個弟弟。家裡條件不好,她被送了人,但是她母親又把她抱了回來,因為那戶人家更苦。大姐很早就沒辦法讀書了,出來打工,寄錢回家。她也常常抱怨,給了母親的錢,最終還是落到了弟弟兜裡。
我想,大姐對她母親的感情一定是複雜的。一方面,感激母親沒有把自己留在別人家裡受苦;另一方面,大概又覺得沒有得到母親平等的愛。
這種複雜的情感是不是又會投射到下一代身上?正如大姐打著幾份工,照顧著兩個女兒,讓她們都能好好讀書。這是不是也是一種對自己失去東西的彌補。
02 第四個故事—"我母親需要我"看《仙樂都》這個故事,是在陽光燦爛的冬日午後,辦公室裡暖洋洋的,同事們都在休息。我的心情隨著故事的發展,越落越低。看完這篇,我沉默了,慌忙地擦掉落下的幾滴眼淚,生怕被人看到。
亞裔混血家庭,父親出車禍癱瘓,在男童合唱團被團長PUA和侵犯,承認自己的性取向,和朋友的畸形關係,面對父親和同伴的自殺傾向······
正如作者自己所寫的那樣,“沒人會相信,這麼多不幸的事情會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這故事中的每一個片段,都能被書寫成一場大災難,賺取大把的眼淚,但作者沒有。
他的語言是細膩而剋制的,是真誠且直接的。他不再躲避了,也許是沒辦法再躲避了。他那本自傳體小說,關於從性侵和戀童癖中倖存的小說將要出版,他不希望母親會在“擠滿陌生人的房間裡”知道這一切。他知道,如果現在不告訴母親,那對於母親來說,會是自父親車禍癱瘓去世之後的又一次大災難。
我把自己藏在一個更小的災難裡面,讓自己得以從更大的災難中存活。
我從未告訴過她這一切,因為我確信這是在保護她,而並非因為我對此感到羞恥。
我喜歡,作者說“我母親需要我”;我喜歡,故事的結尾 “如此這般,我們彼此渡過了難關”。是的,他們相互依靠著,渡過了一場場大災難。
03 結語我想說,給這本書打五星,其中一顆給翻譯老師。我喜歡這本書的翻譯,雖然15位作者講故事的手法和行文風格各不相同,但文字的轉換之後,情感的傳達沒有出現障礙,而是流暢順滑的。
菲爾蓋特說:“母親是我們的原鄉所在,這也是我們拼盡全力試圖返回她們所在的原因。”
我開始在心裡盤算著那些“未曾與母親談起過的事”,我什麼時候有勇氣去打破沉默,去述說去提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