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有一個這樣的共識,越親密的人越忌諱談錢,總認為談錢會破壞彼此的感情。但事實是,談錢是每對夫妻都需要也必須面對的事。
有個朋友,平時和她老公相處得很融洽,但一談到錢,就常常鬧得非常不愉快,屢屢因為錢的問題爭吵不斷。
而《談錢不傷感情》這本書告訴我們,談錢傷感情之所以傷感情,是因為方式不對。
作者帕爾默夫妻有著多年來的婚姻諮詢經驗,數千對因為家庭財務問題,而導致婚姻分崩離析的夫妻,在他們幫助下,走出了危機。
這本書相當於是,一顆婚姻關係中金錢問題的解藥。
這本書提到,導致夫妻金錢問題的,不是窮、不是“小氣”、不是“揮霍”等表象原因,而是因為“金錢人格”的不同。
成長環境形成的金錢觀,讓我們在思考和處理金錢問題時,採取方式不同,這已經成為了我們性格的一部分。
不同金錢人格的兩個人相處,因為看待金錢問題差異很大,就導致了爭吵的發生。
如果我們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想要好好地和伴侶談錢、談感情,那就得先了解一下彼此的“金錢人格”。
這是解決夫妻間金錢問題的前提。
1.五種金錢人格,你有哪幾種?第一種:省錢王。
這種人會有一種本能的省錢衝動。用較少的錢,買到最想要的東西,會覺得很驕傲。
他們在花錢方面非常的有條理,每一筆花費都精打細算,討厭欠債,各處開銷分得清清楚楚,比如說,他們絕對不會把孩子的教育儲備金,用來旅行。
第二種:消費狂。
他們也不一定多有錢,但就是喜歡花錢。花錢讓他們快樂,每次購物都會興奮無比,不僅喜歡給自己花錢,也喜歡給別人花錢。比如,雙11的買買買,他們絕對樂在其中。
第三種:冒險家。
他們買東西,追求新鮮刺激,來滿足他們的冒險慾望。比如,新出的科技產品、沒去過的旅行冒險地、大手筆的投資。這些有風險的花費,是他們內心渴望的。
第四種:求穩者。
他們花錢追求穩定、安全,喜歡秩序感和可預測性。花費前喜歡先做研究,不是貪便宜,而是看重價效比,就拿買房來說,房屋面積、價格、物業、周圍環境、購物是否方便、交通是否便利、土壤、水質等等方面都要兼顧。
第五種:隨性者。
這類人對金錢比較隨意,花錢全憑感覺,不做規劃。他們覺得在金錢上浪費時間精力不值得。他們在考慮要不要花費的時候,“錢”不是決定性因素。當然,如果有人幫他們管錢,他會特別高興。
當然,每個人的金錢人格可能不止一種,有主要金錢人格,也有次要金錢人格。
金錢觀的不同,處理金錢的方法可能南轅北轍,這就導致了兩人矛盾的發生。
2.如何和伴侶好好談錢?來一次良好的金錢會談吧回想看看,從伴侶日常的消費習慣中,你看出她/他是哪種金錢人格嗎?還有你自己又是哪種金錢人格呢?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個省錢王和消費狂的結合,絕對是一次大戰。當然,如果他們好好溝通,絕對也是幸福的一對。
怎麼溝通?
第一,一起評價一下目前的財務狀況。只關注存款和債務。
第二,和伴侶說出自己的需求。說出自己消費習慣背後的需求。
比如,省錢王覺得消費狂應該少花錢,減少開支。消費狂可以告訴省錢王,自己適度花錢的快樂和需要,並問“省錢王”丈夫,“是不是因為花錢太多,內心沒有安全感?怎麼做,可以讓你有安全感?”
《非暴力溝通》也說到表達需求,說出客觀事實,表達自己的感受,說出自己的需求,並描述詳細、具體希望對方為自己做什麼,說出自己的請求。
進行一次內心需求的會談吧。
第三,構建一下“我們”未來的生活。
這是我們改善金錢關係的動力。比如,丈夫明年想要換一輛新車,你們想要每年出門旅行一次,為了實現這些目標,你們可以規劃規劃,一共需要多少錢?每個月需要存多少錢?
有了夢想的支撐,存錢也就變得更容易了。
第四,約定時間,用對方的消費觀一起消費。
比如,週六的時候,跟著消費狂妻子,出去狠狠的消費一把,這一天就聽她的,享受一下妻子的消費樂趣,聽聽她的感受和想法。周天的時候,在跟著省錢王丈夫消費一天,享受一下丈夫的消費樂趣,聽聽他的感受和想法。
我們沒有必要,強行要求對方改變,而是可以選擇彼此包容,你陪我,我陪你。
親密關係因為錢而吵架、生氣、受傷,不是因為對方如何花錢?而是因為一個人違反了彼此建立的財務約定。
這種約定的破壞,讓對方覺得自己不被信任、不被尊重、不被關心。這才是傷害感情的真兇。
好好談錢,好好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