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墓地裡最富有的人,對我來說無關緊要,重要的是,當我晚上睡覺時,我可以說:我們今天完成了一些美妙的事。——喬布斯
每個人從出生就有自己的使命,想要肆意地做事情是不太現實的,除非你不屬於這個世界。越長大越會發現,沒有人能真正解答你的問題,你只能在摸索中前行,自己體會人世間的冷暖。
前段時間有個朋友鬧離婚,原因是他突然查出自己得了腎炎,病情十分嚴重,已經引起了兩個併發症,所以他的前妻提出了離婚。
大學畢業之後他去了西藏工作,收入比較穩定。他和前妻是相親認識的,兩個人沒有什麼感情基礎,提離婚的理由都是藉口,其實就是因為他得了這個病。這些其實都能接受,讓我接受不了的是他的前妻離婚時不要自己的女兒,從出生之後一直是她自己在帶,現在已經三歲了。
後來跟自己的朋友吐槽這件事,朋友卻給我講了另外一件事,就發生在他們村裡。朋友老家的鄰居小趙和他的妻子小慧是一個村的,大家從小就認識,兩個人是相親走到一起的,結婚一年左右。
結婚沒多久小慧就懷孕了,丈夫小趙在外面打工,但是卻發生了意外,不幸去世了。當時小慧已經懷孕5個多月,而且還知道是個男孩。
處理完老公的喪事,她就回了自己的孃家,當時的她一直難以接受這件事,畢竟兩個人在一起生活了那麼長時間。但是生活還要繼續,而且自己還懷有身孕。
後來婆婆就找上了門,求她一定要把孩子生下來。但是自己的父母卻不願意讓她生下孩子,因為她還年輕,不可能一輩子守寡,遲早是要嫁人的。孩子如果生下來,不僅影響她再嫁,還會成為她一輩子的負擔。
這件事讓她糾結了快兩個月,孩子七個月的時候,她做了最後的決定,她選擇打掉。婆婆得知這個訊息時哭著跪下來求她,她還是非常堅持。
當時聽完這個故事,身為寶媽的我實在是無法理解,為什麼要如此的狠心?首先,孩子都是媽媽的心頭肉,從懷孕開始要經歷多少折磨和煎熬;其次,孩子都已經七個月了,這樣做是非常傷身體的;再次,這是一條生命啊,怎麼會如此決絕;最後,孩子生下來可以給公婆留一個後代。朋友反問道:生下來之後呢,她又該怎麼面對?換個角度考慮確實是個問題,生下來之後該怎麼辦?公婆是可以養,但是會成為她一輩子的牽絆,而且又是同村,就算再嫁也要回孃家,不可能不見。中國有句古話:生母不及養母大,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明白。生孩子和養育孩子比起來,顯得有點微不足道,所以沒有養過孩子的人並不能真正體會到其中的珍貴。我之所以不贊同她的做法,是因為我所處的位置不同,我們的立場也不同。而我朋友之所以認同她的做法,是因為他至今未婚。
當然我們沒有權利去評判她的對錯,只希望她忠於自己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