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男孩從小就是在一個父親在外打拼,母親在家照顧孩子的傳統家庭里長大,男孩跟父親互動的時間少之又少,少到乃至於未感覺到父親的存在,更別說體會父親對他的關心,陪伴,與愛的存在!從小父愛的缺失,讓男孩的性格中少了份男性的剛強與擔當,多了份女性細膩與柔軟!

轉眼幾十年過去了,男孩已長大成家,父親也在漸漸老去,一次一次的病痛折磨著父親,使得父親的脾氣越來越暴躁,性格也越來越怪異,內心裡想著兒女們多點陪伴,嘴裡說出來的卻永遠是傷害男孩的話語。

父子間的關係很糟糕,男孩嘗試過深度溝通,談心,相改善兩個人的關係收效甚微!他始終改變不了在父親心中,膽小怕事,太懦弱的形象,那怕男孩已有了家庭,已是一個孩子的父親。

其實大部分留守兒童都一樣,從小父親在外打工,父愛的缺失,讓成長中的孩子沒能觀察到父親剛強有擔當的一面,更沒有建立起父親是山是偶像的信念,當父親生病需要照顧時,從小對父親沒有太多依賴的男孩,在感情上必定也不會有太多的傾注,這是老一代人為了生活奔波而付出的代價,他們覺得掙錢養家就已經是盡到責任了,卻沒有意識到做為父親還應該對孩子有所陪伴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包括現在很多的男士還是沒有意識到,為家庭為孩子,除了掙錢以外還需要感情的投入,否則想要養兒防老也只是單方面的一廂情願而已。

沒有了情感的因素,光只是談養兒防老,如果父母養孩子只是為了老了有人照顧自己,那不相當於等價交換?我在你沒能力的時候照顧你,不是出於愛不投入情感,而是出於最終我老的時候,我沒能力的時候,我動不了的時候,你也可以照顧我,這說白了就是等價交換。但很多人把這種等價交換包裝成父母的愛,那這是否是一種愛的綁架?值得深思……

10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春節讓你真正感受到「回家了」的那一瞬間來自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