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何為仁、義、道、良知、共相之善、知識既美德?

塔尖智慧都是相之為一的,為了解釋這些,先回答一個比較容易的問題,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答:人生的意義就是不停地問自己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因而勉強解釋一下。仁:堅持君子的原則,把他人當作自己來考慮問題,還得提醒自己仁常守滯一處則不能周遍;義:能夠在發生於身邊的事懂得區分正義與不義,並且用“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心境去做懲惡揚善之事;道:以慈、檢、不爭為主體思想,而做到知道剛勁卻安守柔弱、明知什麼是明亮卻安守黑暗、明知道什麼是榮耀卻安守卑辱;良知:良知不是思想或智慧,讓自己達到良知境界的思維過程乃良知;共相之善:經驗者與獨斷者對普遍性、必然性的善進行探索;知識既美德:單純只有“好心”是辦不成事的,不停地透過知識的廣闊才會建立出一個全面的美德。

開頭的問題得到了解決,有沒有發現這些個個單獨拿出來透徹領悟後都可當“終極智慧”。而她們都有一個特點,只取“不停”二字。 生命在於運動;思維在於活躍;精神在於供養;靈魂在於守淨。——“不停” “立德”“立功”“立言”怎麼立?知其所用→物盡其用→人盡其才?——“不停” 如何格物、致知、城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完成一個再去完成另一個嗎?結合現實生活或是偉人一生,不難發現它們是週而復始的存在關係。“價值觀亦是學習、領會、實踐、體驗,再實踐、再體驗地迴圈往復。(其中需建立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社會怎樣驅使自然復活?怎樣調和自然主義與人道主義協調一致?——“不停” “滿招損,謙受益。”“學不可以已。”“……祖宗不組法……”“知止其所不知,至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一日不讀,塵生其中……”“正是長期的好習慣加上臨時行動才構成美德。”——“不停” 如果不是對儒家思想不停地領悟,怎會有孟子、荀子等大儒出現;假如對道家保有虔誠求知,莊子、楊朱等玄德之人從何而來?說起儒學腦海中有時也會閃現出“腐儒”的形象。其原因是出現了朱熹這樣的“亞聖”想一勞永逸限制人思想的活躍,故而有了“存天理滅人慾”,可怕的理學思想。女人裹小腳就是那時候的產物。故而在“白話文運動”中胡適先生剛開始想把所有線裝書都丟進茅廁的想法,然而完全否定過去肯定是不可取的。因而胡適先生終其一生談到孔子只稱“聖人”。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窮就是受苦嗎?窮不是受苦,窮是沒有選擇。“忍常人所不能忍;能常人所不能,忍是一條線;能是另一條線,在此夾縫中求生存。”這是我在電視劇《天道》中記住的一句話,以它在生活中摸爬滾打,“見路不走”,是真的苦。 電影《霸王別姬》讓我們明白了一個殘酷的現實,感情是很難靠得住的,你對他人有了不可或缺的依賴,從而使得你人格不能獨立。沒有獨立的性格,就不能不停地給予,學不會給予就不會領悟、擁有愛。愛別人也需要行為和思想的不停。 魯迅先生給人們刻畫出了現實生活中病態突出的諸多人物——閏土、啊Q、孔乙己、祥林嫂,我和你幾乎都可以找一個對號入座,我們惶恐不安,拼命地找出區別,當我們為了與他們劃清界限時,他們各色性格——“老爺”、人後抱怨,人前奉承、為了滿足自我的虛表與善心,時刻承受著承受不起的代價、“我家啊毛……”。卻讓我們始終揮之不去。絕對的劃清界限,就得不停的自省。——也未必不是件好事。

遇見漂亮女人,你是不看呢?還是看幾眼,或是上去就撩,甚是想佔為己有,完全不管自己有沒有家庭。這個問題換句話說就是如何調和迷色與本能的區別。怎麼調和?遇見就調和!反之女人也一樣。 嗯~~我就遇到啦!看見她第一眼我就被她的氣質深深折服,崇敬感覺悠然而生。經過來回打鼓之後,我給了自己一個美需要肯定的名義,上前表達我心裡的激盪。“看見你我才感受到了文雅!”她在不破壞這種氛圍下真誠隨和地說:“哪是你沒見過我生氣的樣子。”隨後又好像說著她同事也說過她文靜、你見得少了,頗有些撩與被撩的技巧。我的目的以然達到,所以沒有仔細聽。我這個行為是出自對她詩意錯覺的關愛?保留這種難能可貴的美?我真就對她沒有一點非分之想?答:“都有!”錯覺是假的,可有時候假又美好的感覺能給人以慰藉;就算我給她些許自信,這隻能影響她一點主觀意識,而能否保持住這種美絕大數取決於客觀因素;什麼樣的男人才能配上她?如果哪個人站在我面前。我也會有《團長》中孟煩了在小醉家裡見到張立憲的感嘆!“我不禁感嘆到,他真年輕、他真年輕~~”“感情輪到極致,男女之間的愛情。”可就是極致感情也不能“從心所欲,不逾矩。”不停感悟這種思慮情感的滋味其實也是一種享受,一種美。

可能有人會說:“這就是當時感覺很好、很美,過去之後,誰還會把它當回事。”哪我就再說一個已經過去很久且只有4~5秒鐘的事情——我在食堂炒菜的時候,午飯到了給學生打菜,打菜的小勺勾住了一小塊肉,就當這肉立馬要就要落到餐盤時,它又重新掉到了菜盆裡。站在我對面的那位女孩立馬用生氣的表情看著我,轉而又變成了無辜,最後又將請求掛在了臉上,同時嘴裡說了句“掉了”。這一連串的表情變化是在4~5秒鐘完成的。我時常在尋找心靈的碰撞、感情的寄託,難道非得是認識十幾年的人?有時一個短暫的眼神也是可以的,這正是這個世界賜予我們的美好。 談到美自然讓我想起,最近在來回在廠裡與宿舍路上聽的優美旋律——《秋日的私語》《月半小夜曲》《獻給愛麗絲》……這些讓人心曠神怡的鋼琴曲。比如在聽《秋日的私語》時,從記事起到現在一些讓我深刻的人、一些讓我深刻的事,漂浮在腦前,翻開了我人生的相簿,彷彿一切就在昨天。這種美的享受不僅需要靜下心來,也需要不斷地反思、感悟才能得到。同樣身處西方歌劇院也就不至於打瞌睡。

伽利略若不是敢於挑戰偉大的亞里士多德,怎麼會有比薩斜塔的壯舉?不光得益於他不受前人的限制,也是他對科學孜孜以求的態度。或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可以了呀,哪有那麼麻煩!真的踩得上去嗎?踩著了真的就能上去嗎?愛因斯坦最初在構想廣義相對論時一直受牛頓第一定律的影響,不斷否定,重新思索,不停迴圈往復後,終於總結出雖然它歸納這萬物,卻它在四種作用力中,是最弱的。進而突破瓶頸,構思出更全面的理論——廣義相對論。使得人們認識宇宙有了全新的依據,如果我們再不停地建立自己認識宇宙的思維體系或許時間、空間都有可能被控制,衝出四千光年路程的銀河系。

道不是崇拜太上老君就可以了;釋也不是光燒香拜佛就能領悟了;拜天拜地也不見得就能打勝仗;一天到晚想著上帝,上帝也不可能一天到晚想著你。“這世上根本就沒有什麼天選之子。”“救世主文化就是弱勢文化。”出現這種靈魂的依託,是精神上的懶惰,你的信仰矇蔽了你。 生活當中哪些 天天如履薄冰,終生持有向死而生覺悟之人是怎麼辦到的?學會小心,學會每日反思自己,學會韜光養晦。“讓朋友低估你的優點;讓敵人高估你的缺點。”——電影《教父》 在堅持作一件事情時,我們的不足、遺憾、自律差,就會暴露出來。——不必懊惱!用“不停”之樸來鎮壓它。人生本來就不是面面俱到,也不是多多益善,而是將現有的東西得心應手地運用。 行不言之教,處無為之事。而達到無為而無不為。方是“不停”滿用。 這對你、我到底有什麼用?對你或許在某個時刻明白,“幸福原來就是和自己喜愛的人不停地在一起,吃好多好多飯。”對於我而言“馬上就要三十的人咧!”對於我的人生在此時應該有一個承前啟後的轉折。

就有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記錄萬人事。”——人生新目標。建設小康社會的最後一年已經過去,全面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國家已經拉開序幕,我們得做好這個主人翁!或許只需從不停地不說髒話、不停地用好習慣感染他人開始。在量變達到質變時,我們已經在現實生活中確立了交相呼應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只取“不停”二字。 2021.2.8

楊龍濤 (第一次在網上寫東西,還請大多提寶貴意見,還有見諒。)

7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人生的理想生活是什麼樣的?這樣做,很快就能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