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有一種處理人際關係的思考方式——換位思考。簡單的講就是互相寬容,理解,多去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他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關愛,更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基礎。
生活中,每個人做事都有自己的原因,只要我們能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我們就能掌握他人的想法,從而找到開啟他人內心的鑰匙,辦事就更加容易。學會從對方角度看問題,會讓你在社交中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煩惱。
有這樣一則小故事:
年輕的媽媽很喜歡帶著自己的女兒去商場購物,可是女兒大多數時候不願意跟媽媽去,媽媽覺得很奇怪,商場裡目不暇接豐富多彩的東西那麼多,女兒為什麼不喜歡呢?直到有一次女兒的鞋帶開了,媽媽蹲下身子為孩子繫鞋帶,突然看到一種想象不到的可怕景象:眼前晃動著的全是腿和胳膊。於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從此,即使是必須帶孩子去商店的時候,他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母親學會了“蹲下身來看看孩子的世界”,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一切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要學會換位思考,多去站在別人的角度上考慮問題,互相理解,相互信任。
在人際交往中,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就會產生一種奇妙的效果,這樣給對方一種尊重感,歸屬感,使對方縮短與你的心理距離,達到一種心理溝通。古德在他的《點石金》一書中說:“停下一分鐘,將你對他人的冷漠與自己的熱心做一個比較。你會發現,人和人是如此的相似!知道了這一點,你就可以和林肯,羅福斯一樣,牢牢抓住了人際交往中最重要的原則。換句話說,想要在處理人際關係上游刃有餘,你需要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
人生在世,凡事不妨將心比心,自己不想做的就不要勉強別人,設身處地的為別人想一想。人人都是平等的,你不想被歧視,被誤解,同樣別人也是不想的。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多一分理解,多一份真誠,生活會更好。,這是人際交往中的黃金法則。
汽車大王福特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說成功還有什麼秘密可言的話,就是全心全意的為別人著想,瞭解別人的態度和觀點。”因為這樣不僅能得到你與對方的溝通和理解,而且可以更清楚地瞭解對方的思維軌跡,從而有的放矢,擊中要害,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問題的方案。
某保險公司的一位小姐在電話聯絡的約定時間對李先生進行訪問。
她一進門便開門見山說明來意:“李先生,我這次是特地來請您和太太及孩子投人壽保險的。”
不料李先生一句頂回來:“保險是騙人的勾當!”小姐並未生氣,仍微笑著問道:“噢,這還是第一次聽說,你能給我說說嗎?”李先生說:“假如我和太太投保3000元,3000元現在可買一部相容電腦,20年後再領回的3000元,恐怕連部彩色電視機都買不到了。”小姐又好奇的問:“那又是為什麼呢?”
李先生很快的回答:“一旦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即會造成貨幣貶值,錢就不經花了。”小姐又問:“依您之見,10年20年後一定是通貨膨脹嗎?”李先生遲疑了一會兒說:“我不敢斷定,依最近兩年的情形來看,會有這種可能的。”小姐再問:“還有其他因素嗎?”李先生支吾了一下說:“比如受國際市場的波動影響,說不定……”接著小姐又問:“還有沒有別的因素?”
李先生終於無言以對。透過這樣的問話,小姐對李先生內心的憂慮已基本瞭解。
於是小姐首先維護李先生的立場:“您的見解有一定的道理。假如物價急劇上漲20年,3000元不要說黑白電視機買不了,怕折只夠買兩顆蔥了。”李先生聽到這裡,心裡很高興,但接著這位精明的小姐給李先生解釋了這幾年物價改革的必要性及影響當前物價的各因素,進一步分析我國政府絕對不會允許舊社會那樣的通貨膨脹的事情發生的道理,並指出以李先生的才能和實力,收入可望大幅度增加。對於這些話,雖然李先生也不止一次聽別人說過,但總沒有今天這樣感覺親切。最後小姐又補充一句:“即使物價有稍許上升,有保險總比沒有保險好。況且我們公司早已考慮了這些因素,顧客的保險金是有利息的。當然!我這麼年輕在你面前講這些,實在有些班門弄斧。,還望您多多指教……”說也奇怪,經她這麼一說,李先生開始面帶笑容,相談甚歡,當然,這位推銷小姐成功了。
這位推銷小姐成功的秘密在什麼地方呢?就在於站在對方的立場上來思考,設身處地,發現對方的興趣,要求,而後再進行引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對方與他的想法同調,最後使之接受。如果不是首先與顧客步調取得一致,而是針對李先生的“保險是騙人的勾當”觀點開展一場“革命大批判”,那麼,勸李先生投保就沒有指望了。
站在對方的立場上來考慮問題,這樣看問題比較客觀公正,可防止主觀片面;這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關愛,更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基礎。如果你想要準確地理解他人,就需要採取換位思考的方式進行溝通。只有站在對方的位置和立場上來思考問題,才能夠更準確地理解對方的想法和心理狀態,才能真正找到溝通的結合點,增強溝通的針對性。若只強調自己的感受而不體諒他人的想法,就很難走入他人的內心世界,很難被他人接納。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遇事要將心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