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魯迅先生曾說:“必須敢於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
我們要“正視”什麼?那便是要正確地看待社會的發展,看待歷史的進步。
這世間的一切,沒有過分的光明,也沒有過分的黑暗,有的只是光暗交織,陰陽相融,好壞相生。
這,看似矛盾,其實卻是一種必然。
就像一個人,在他的內心深處,會有慈悲的一面,也會有殘酷的一面。這兩種不同的為人態度,其實是不衝突的。
為何呢?當他遇到需要幫助的人時,他將會釋放自己的慈悲之情,讓溫潤的美好給予對方一種如春雨般的呵護。
而當他遇到自己的敵人時,他就會露出殘酷的一面,要置對方於死地當中。讓天使遠離人間,讓惡魔降臨大地。
既然人如此,那麼社會的性質必然是一樣的。因為社會是人的社會,而人,必然也是和社會融為一體的人。
這個社會,有狼群,有羊群,有單純善良,也有奸詐陰險。如果過分善良,那這個社會就少了競爭,它也就會落後。
可如果過分奸惡,那麼這個社會將會變得混亂,人心也會變得可怕。如此,它也就不可能會有良性的發展。
水至清則無魚。只有善良的羊群和姦惡的狼群相互制衡,那麼這個社會才能平衡。
02
如果說這個社會中有著大部分的羊群和小部分的狼群,那麼,前者是誰,後者又是誰呢?
可以說,羊群便是大多的底層民眾,也就是大多的打工一族。而後者,則是一些較為有錢的人。
在社會中,有這麼一個定律,那便是“二八定律”。
百分之二十的人,掌控著百分之八十的財富。而百分之八十的人,只能掌控著百分之二十的財富。
可以說,這百分之二十的人,都是社會中上層的佼佼者,他們都不是一般人。而這百分之八十的人,就是我們大多的平凡人。
說到這裡,想起有一個機構的研究者提出過這麼一個理論。
二八定律,其實在當下的社會已經有些不合適了。因為百分之二十的人,他們不是掌控著百分之八十的財富,而是掌控著百分之一百二十的財富。
相反,那些佔了百分之八十的普通人,他們不再擁有百分之二十財富了,而是直接變成負債一族了。
這個說法,可以說是較為新穎的。但是,卻有一定的現實依據。
騰訊新聞最新資料顯示,在中國,如今人均負債已經達到了13萬元了,而竟然有5.6億人沒有存款。
對於這個資料,大多人都不以為意,沒有把它放在心上。可如果你合算一下,就能明白,也許有些人幹了一輩子,都在負債的路上。
這個負債的結果,就是身為韭菜的大多人所要揹負的現實命運。
03
說起“韭菜”,大多人都認為這只是股市才有的說法。可在現實中,我們大多人都是生長待割的韭菜。
為何這麼說呢?因為你無論怎麼奮鬥,只要你還是中低層,那麼你將永遠被困在這個無法流動的區域當中,等待著別人來收割。
就拿一些寒門子弟來說,他們以為一輩子奮鬥就能改變命運。可他們不知道,他們只是社會的大多數羊群而已,又怎麼可能有所改變呢?
這樣的大部分人,他們一生都走在被人“割韭菜”的道路上。
每個人都認為,這樣的“韭菜行為”永遠都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殊不知,也許你本身就是一茬韭菜,只是你被人割了還依舊無知罷了。
就像你買房買車,就像你結婚生子,就像是你拼命工作,就像你貸款消費,哪一樣不是現成的“韭菜行為”呢?
最明顯的,就是貸款的本身。大多人都認為先花未來的錢,這是一種時尚和潮流。可沒有人知道,這是要付出代價的。
這樣的代價,也許處於局內人的我們看不透,可要是等你吃過虧後,你就會明白,那個巨大的利益雪球下面,就有你貢獻的一部分利益。
而離我們最為接近的,就是買房買車的本身了。
當所有人都認為房地產賺錢之後,那麼每個人都會湧入其中,生怕慢了就會吃虧一般。如此,每個人都要揹負房貸和車貸到老。
有句話說得很好,當你還完車貸房貸之後,你也就老了。
04
老了,那又能如何呢?不是說你已經擺脫了“被割韭菜”的命運,而是說你這茬韭菜,該退居二線了。
現在的養老,那不是一般人能養得起的。
相關調查顯示,在北上廣深這些地區,要想安穩到老,你沒有接近四百萬的存款,那你根本沒有資格在這些地方養老。
而且,隨著一些二三線城市的崛起,它們都出現了一個特點,那就是工資不高,可物價先漲。
所以說,每個人都是一隻綿羊。你一輩子所生長的羊毛,都不可能儲存在你身上,而是要被人剪去。
不管你是哪一代人,不管你有多艱辛努力,也許你收穫的,只有眼前的安慰罷了。韭菜的命運,終究只能是韭菜,而不能改變。
對此,魯迅先生有言,歷史的每一頁,都寫著兩個字,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