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們在以往的戀愛經歷中或者生活中有沒有碰到過那種“戀愛作精”?
什麼是“戀愛作精”?我先在這裡給兄弟們說明一下:
越喜歡誰就越喜歡跟誰作,吵架的時候只想到對方的不好,各種無理取鬧各種放狠話,事後想起對方的好又追悔莫及的焦慮型依戀。
不知道兄弟是怎麼看待這些人的?或者自己是屬於這種風格的人?
如果你在生活中有遇到類似的情況,或者你自己就有存在這些問題,那麼我接下來講的你就要注意了。
今天,我想跟兄弟們分享“戀愛作精”,在戀愛心理學也稱為“焦慮型依戀”的相關知識以及我們應該怎麼看待。
分離焦慮
這部分的人在情感上有一種叫“分離焦慮”的現象存在。
他們生氣時都是會無理取鬧,蠻不講理,各種跟對方“作”,甚至有一些會動不動就提分手。那麼他們這麼做是出於什麼目的呢?
其實這些人一般在進行“作”的行為的時候,內心是非常期待有個人能看穿他們的小心思的。
他們內心最渴望的就是:對方可以一直在,別離開。這也就是我們要說到的“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在現實生活中很常見,很多人因為小時候不得不跟父母分開,在自我形成的過程中被迫應對分離就有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
這部分的人在面對父母的突然離開會嚎啕大哭,儘管身旁堆滿了很多玩具。
即使父母回來後之後他們也無法立馬停止哭泣,而且會緊緊地抱住他們久久不敢鬆開。
所以有分離焦慮的人在面對親密的人的分離的時候往往就更容易焦慮和痛苦,進而就會用“作”的方式來緩解自己的難過。
常常伴隨焦慮型依戀人格出現的就是我們最熟悉的“災難性思考”和“胡思亂想”。
例如:
他為什麼不接我電話?他是不是出事了?他是不是不愛我了?他是不是跟別人在一起了?
這種思考模式會把他們繞進一個漩渦,無法自拔。繼而就開始做出過激的行為。
兄弟們看到這裡,可以理解那些“戀愛作精”的背後邏輯了嗎?下面我們一起思考一個問題,這些人在作的時候感受是怎麼樣的?
根據大量的資料研究表明,焦慮型依戀人格經常活在痛苦的自責和懷疑裡。
他們一方面在懷疑和猜忌對方,一方面討厭這樣焦慮不安多疑的自己。
令他們痛苦的地方就在於:他們總是無法控制自己因為焦慮採取各種過激行為,隨之而來的就是更深的沮喪感。
這種感覺會把他們包裹住,然後引發下一輪的焦慮,最後變成一個死迴圈。
應對方法
面對焦慮型依戀人格,無論是自己還是他人,首先要有接受包容的態度,而且做時刻記住:拒絕焦慮是療愈焦慮最好的方法。
依戀的風格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你想改變,可以在戀愛中,親密關係中學習互動成長來改變自己的現狀。
不知道兄弟們有沒有發現,其實焦慮型人格背後更多的還是來自於安全感的缺失,最終目的還是想獲得穩定的安全感。
面對這種情況,兄弟們平常都是怎麼應對的?我在這裡有幾點建議送給兄弟們:
1. 給予焦慮情緒充分的包容和認可
2. 學會跟焦慮相處,認識性格缺陷
3. 不得已爆發情緒的時候選擇接受真實的情緒
4. 情緒爆發過後尋求幫助/主動給予安撫
5. 引導自己或對方的情緒往健康良性方向發展
其實所有的情緒都需要被疏導和緩解,在戀愛中的關係也是一樣的道理。
無論是自己還是他人,學會自處,如何構建良性的兩性關係是戀愛中永恆的話題。
多從本質上去理解問題,就像我們講的聊天技巧一樣,都需要先知道它的底層邏輯和女生的思維方式才可以得以發揮。
對於戀愛中那些無法理解地行為也是一樣的。我們要先理解才能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我們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