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思念的母親:
您在“那邊”可否安好?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轉眼間,這是您離開我們的第13個年頭,縱然有萬般想念,卻也只能化作淚千行,於淚光中回憶和您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母親,又要過年了,遙想兒時那些日子,自己猶如飛翔在雲端的小鳥,是何等的開心和幸福。
那時候,咱家的過年氣氛是從我們四個孩子的新衣服裡盪漾出來的。剛進臘月,您就會去集市上扯幾塊花布,回來就在縫紉機旁忙活著,任憑我們對新衣服提出很多個問題,您總是笑著說:“做好了,你們就知道了。”試穿新衣服的時刻是最激動人心的,那嶄新的布料、鮮豔的顏色、清新的香味,在把手伸進袖子的那一刻,瞬間流淌進心裡。更甜蜜的是,您在欣賞我們穿新衣的同時,每次都會說:“來年再給你們做一件……”您心裡早就有了對來年新年的設計和打算,我們雖然不懂,但同樣也有了新的願望和企盼。
最濃的年味莫過於蒸包子。您負責和麵、拌餡、包包子,我和弟弟妹妹負責壓水、燒鍋、嘗味道。記憶裡,家家戶戶的包子餡都是由白蘿蔔、豬肉、豆腐、粉條攪拌而成的,但是每家的味道又都不一樣,當然您做得最好吃,尤其是剛掀開鍋蓋的時候,沁人的麥香混合著撩人的菜香撲鼻而來,捧著熱騰騰的包子咬上一口,那味道絕對是“家的味道”和“年的味道”綜合在一起發生的化學反應,要不怎麼會那麼刻骨銘心呢?
母親,您知道嗎?那時,我們是父親的“小粉絲”。不說別的,單說這寫對聯吧,父親真是才華橫溢。“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大年二十九晚上,我和弟弟妹妹總是圍在父親身邊,讀他寫的對聯。他寫一個字,我們讀一個字,一副對聯寫完拿起來再完整地讀一遍,然後不停追問:“爸爸,這是貼哪個門上的?”就這樣,父親寫一副,我們讀一副、擺一副,等著晾乾。雖然,您不識字,卻總是喜歡聽我們讀,那讚許的目光和溫柔的笑臉,充滿了幸福和期待。大年三十那天您早早地起床,熬了農家自制的“漿糊”,喊我們起來貼對聯,父親點鞭炮,您在祈福,“一炷清香拜九霄”,所有的祝福和祈盼都隨著嫋嫋青煙傳遞著。
除夕之夜,春晚開始前,咱家要把大年初一早晨的餃子包出來。我最喜歡那天晚上的習俗,因為可以包硬幣,每次都是我吃出來的硬幣最多,因為除了您和父親,我就是家中最勤勞、最懂事、最有擔當的那個孩子。吃出硬幣後,我就會在全家人羨慕的目光下,邁著傲嬌的小步伐把硬幣粘在灶前的灶神爺年畫上。我明白,您看在眼裡,疼在心裡,這對於我是一種認可和鼓勵,可還代表著一份責任和辛苦。
母親,其實您不必心疼,我既是您的孩子,也是您外孫女的母親啊。我從您身上繼承了勤勞節儉的美好品德,體會到了隆重的過年儀式感,理解了您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向往,更懂得了寸草春暉的濃濃母愛。您給我的這些,我也會毫不保留地傳遞給我的孩子們,讓這些美好的東西伴隨著她們健康成長。
母親,我小時候盼過年穿新衣,長大了盼過年回家,現在越發盼望過年了。因為春節是全家團圓的日子,弟弟會請您“回家”,我們一家人還會熱熱鬧鬧地在一起歡度春節。
願您在另一個世界平安順遂,笑容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