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有一對老夫婦,現在七十多歲了,兩口子常年帶著三個孫兒。兩口子看起來蒼老又疲憊,可是他們必須要幫兒子帶孩子,因為這是他們自己作出來的。
老夫婦有兩個兒子,兩個兒子都是三十多歲才成家。大兒媳比大兒子小九歲,小兒媳比小兒子小八歲。
兩個兒子因為結婚結的遲,其實是很珍惜自己的婚姻的。可是老兩口不一樣,覺得是自己兒子有本事,要不然怎麼能娶到這麼年輕的兒媳婦。
大兒媳生了兩個女兒,真是受盡了公婆的數落和白眼。懷老二的時候,公婆發話了:要是二胎不是兒子,以後日子就不要過了。
大兒媳真是被氣壞了。孃家就是本村人,聽到風聲也是氣的不行,跑過來就把孩子接回家了。後來是她老公過來一頓哄才跟著回去的。
大兒媳最終還是生下來一個女孩,公婆天天見人就說大兒媳沒用,連個男孩都生不出。
現在大兒子的兩個女兒,一個十歲,一個十二歲。這個年代的人,大家對生女兒都是很開明的,所以也沒人搭理他們這種嚴重的重男輕女的思想。
五年前,小兒媳迎來了生產,而且生下來一個男孩。老兩口這下可是樂壞了,對大兒媳就更不滿了,每天都對她說超級難聽的話。
大兒媳是85後,雖然人老實,但是生孩子後一直被婆家嫌棄和看不起。現在弟媳生下孫子後,日子更是難過。所以一氣之下離家出走,直到現在沒有任何音訊。
小兒媳給重男輕女的婆家生下了孫子,怎麼說也是勞苦功高,老兩口對她應該是沒得毛病挑的。可是這對老夫婦,世上就沒有他們不能挑錯都人。
他們嫌棄小兒媳花錢。小兒媳是90後,縣城人,在孃家的時候是嬌養的。結婚後,兩口子一直是在縣城安家的。
老兩口帶著大兒子的兩個丫頭,也搬到了縣城租房住。順便也給小兒子帶孩子,小兒子兩口子上班。
老兩口說小兒媳從來不在家吃飯,都是吃店裡。一年工資六七萬,有多少花多少,從不剩一分錢。老兩口一直對他們小兒子說兒媳婦花錢太厲害了,這樣的老婆要不得。
但是小兒子好不容易成個家,而且人很老實,可不敢在老婆面前講這些話,畢竟大哥大嫂那裡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小兒媳現在孩子也五歲了,結婚這些年公婆背後是怎麼說自己也是心裡有底的,所以一直和老兩口也是不親近。平時住的地方隔的不遠,但是走動的很少。
這對老夫婦在縣城帶孩子,兩個兒子每個月各給1500做生活費。孩子需要的東西,上學或者生活的費用都是兩個兒子出。老兩口其實也沒必要管兒媳的錢往哪花,反正給他們的生活費從來沒落過。
大家原本以為他們只是重男輕女,所以把大兒媳氣跑了。可是小兒媳生了男孩,也沒聽到他們嘴裡說人家一句好話。
可能有的人家裡,婆媳真的是天敵,所以不管兒媳怎麼做都不是對的。
現在他們天天帶著三個孫過日子,這幾個孩子說實話是真的調皮搗蛋。一放暑假寒假,他們就會帶著三個孩子回老家,因為老家的消費沒那麼高,而且大家都有故鄉情節。
每天都能聽到他們大聲呵斥幾個孩子,牆上還插著打小孩的竹條,每天都能用得上。老兩口這麼大年紀了,有時候看他們被孩子氣的氣急敗壞的樣子,都擔心他們這口氣下不來。
可是他們也沒辦法,兩個兒媳不在乎他們,兩個兒子要掙錢養他們這五口人壓力也是非常大。
誰讓他們干涉兒子的婚姻太多呢?本來家和萬事興,大兒子家散了,小兒子當夾心餅乾兩面討好。這一大家子的成年人心都不在一塊,所以每個人都過得超級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