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我作為已經寫了近十本書的文藝女青年,看了古今中外的文藝女青年,開始探討文藝青年的命運,或者是說在思索自己的未來。
當時文章的結尾是這樣的:
“是啊,文藝女青年也是女人,也是渴望愛的,也不能免俗,也是要結婚生子的。哪怕她曾經是很多男文青心中的女神。但女神終究會淪為女人的。而只有當她淪為女人,當婚姻成為她的歸宿時,她便有了世俗意義的幸福。而這,是文藝女青年最好的歸宿嗎?”
當時的我,只是談過一些靠譜或者不靠譜的戀愛,對於婚姻是憧憬的,所以還是渴望找個良人嫁了。
當初之所以寫,還是經歷不夠,領悟不夠。因為自己也沒想明白,也還是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被家裡父母催婚等等。
我提出了一個疑問:婚姻是文藝女青年最好的歸宿嗎?
不過,當時我的寓意已經很明顯了:因為我列舉了喬治桑看人家波伏娃活得瀟灑又自由,老了依然有小帥哥圍繞。
那時候,我寫的很隱晦,婚姻和世俗的幸福,不是文藝女青年的唯一選項。
因為怕被稱之為冠以女權。因為自己對生活認識還不夠深刻。
曾經,在婚姻裡,我試圖融入、試圖庸人、試圖柴米油鹽,結果發現是一地雞毛。而我的藝術生命也相當於死了。自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寫過小說。
而如今,當我寫過很多書,談過一些戀愛,經歷過結婚生子離婚,我終於可以肯定地說:文藝女青年最好的歸宿是孤獨。
02後來,我重新開始,做珠寶品牌,轉戰影片領域,進軍兩性情感,推出幸福私學院,甚至還做了開創了國內首家“離婚女人能量訓練營”,再次成為焦點。很多朋友說我女王加冕,氣場全開。
離婚女人能量訓練營
是因為我經歷了很多挫敗,更加自信了。
很多人說我你天天講情感,你自己都離婚了,怎麼說得過去?
那是因為真實啊,內心強大的啊,因為華麗轉身啊。因此擁有了更多的粉絲。
重點的不是你離婚與否,而是你在任何一個關係裡面,你都沒有消沉,你都永遠積極樂觀,而且能量滿滿。
劉若英自從結婚生子之後,就再也沒有《後來》《我曾愛過一個男孩》的驚豔之作了。
事實證明,當你沉淪於世俗的幸福婚姻或者雞毛蒜皮之中,你的文藝生命就相當於終結了。
03法國的文藝女青年中,有兩個是瀟灑的。一個是波伏娃,一個喬治桑。
波伏娃寫出了著名的《第二性》,她一生在經濟上又與薩特是互相獨立,完全不依附男人的新女性;一生遊遍了世界各地,享盡了人間的良景美餚。她的感情生活也很精彩,在她四十多歲荷爾蒙減少、更年期來臨之時,依然有小她多年的少年郎向她撲來。
喬治•桑並不漂亮,個子還矮,可是她就是有魅力,她愛情生活豐富多彩,她抽雪茄、飲烈酒、騎駿馬 、穿長褲,一身男性打扮的她終日周旋於眾多的追隨者之間。
在離巴黎數百公里遠的諾安鎮莊園中,這個文采出眾、多才多藝的浪漫主義作家接待了一大批文學藝術史上名留青史的人物:詩人繆塞、作曲家兼鋼琴家肖邦和李斯特、文學家福樓拜、梅里美、屠格涅夫、 小仲馬和巴爾扎克、畫家德拉克洛瓦……等等。甚至包括拿破崙的小弟弟熱羅姆•波拿巴親王。他們中 的許多人成為她龐大的情人隊伍中的一員。
你會說,她們感情經歷那麼豐富,絕對不是孤獨的。
錯,看起來很多戀愛,其實誰都不愛。
因為最愛的都是自己。愛上的都是孤獨。一種精神上的孤獨。
相比喬治桑和波伏娃,張愛玲才是真正從讓人感到孤獨的。不管是從身體到精神的孤獨。
相比別人,晚年的張愛玲是很孤獨的。
晚年的張愛玲,不和任何人來往,很少人知道她的住址。
她封閉了大部分對外交流的渠道,但這更像是內向者兼社交恐懼症患者的天然選擇。
這和如今的名人追求話題追求流量追求曝光,是完全不一樣的。
相反,晚年的張愛玲拒絕一切的曝光,甚至,她不想被人記住。
她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既是國王,又是臣民。
她活在自己島嶼裡,四周汪洋一片,不想渡人,也不想自渡。
她曾寫:“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她觀察街道、車伕、櫥窗,聆聽市聲、公寓水管的轟鳴、技藝不純熟的音樂。她還畫畫,設計服裝,對音樂、舞蹈、戲劇等其它藝術有極深的 見解。
與其說張愛玲孤獨,不如說是她主動選擇孤獨。她活成了生命最本真的樣子,那就是孤獨。
04為什麼文藝女青年的歸宿是孤獨。
因為懂你的太少了。所以你孤獨。
因為懂你的人並不想被你束縛而離開你。所以你孤獨。
因為你愛的人漸漸變得無趣了。所以你孤獨。
因為當你沉醉在庸人幸福之中,你的藝術生命基本就死了。那麼你不是文藝女青年了,當然也不孤獨了。
文藝究竟是什麼?我覺得那是一種激情,是一種創新,是一種叛逆,是一種不確定,是一種不一樣審美和品味,是一種新銳的思想和主張。
想當年,佛羅倫薩的偉大就是源於文藝復興。
文藝需要孤獨,需要獨處,需要深度思考。
正所謂,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
有沒有文藝氣質的人,放在人群中,我只要見一眼,和她或者他聊幾句,我就知道是不是同類,是不是有一種文藝的氣質和靈魂。
05劉同的一本書《你的孤獨雖敗猶榮》,他的書據說賣得好,但我都沒看過,不過這個書名覺得還不錯。
記得當初我出《做內心強大的女子》時,我的編輯非要讓我去找劉同給我寫推薦,可我跟他沒私交,於是找了一箇中間人去聯絡,然後被拒絕了。好尷尬。
他說:有一種孤獨是,你以為自己是人群中最孤獨的那一個,最後你發現整個人群其實都是由孤獨的人組成的。你不再為自己的孤獨而失落,你會為那麼多一樣的人而難過。
至今很喜歡劉瑜在《送你一顆子彈》的這段話:
“如果你還在為自己孤單寂寞懷才不遇舉世皆濁我獨醒而深深嘆息的話,那麼讓我告訴你,你買不到那個彩票的,別再把你時間的積蓄兩塊、兩塊地花出去,回到你的內心,尋找你自己,與心靈深處的他、 他們一起出發去旅行。如果你有足夠的好奇心,你可以足不出戶而周遊世界,身無分文而腰纏萬貫。人生若有知己相伴固然妙不可言,但那可遇而不可求,真的,也許既不可遇又不可求,可求的只有你自己 ,你要俯下身去,朝著幽暗深處的自己伸出手去。”
文藝,從來都是高貴的。
文藝,從來都是一劑春藥。
親愛的,從文學,電影,繪畫,那麼多的春藥,還不夠讓你興奮嘛?
至於愛情,擁有過就夠了,何必非要擁有?何必要求非要一直擁有。
知足吧,文藝青年們,你們已經是被上天選中的繆斯,你們擁有無以倫比的敏感,你們擁有豐富的情感細胞。
簡奧斯汀已經告訴了我們,用渴望愛情的心情寫出了偉大的《傲慢與偏見》和《理智和情感》。
因為孤獨,她成為一個可以和女王一樣登上鈔票的女作家。
06如今,我每天最美好的時間是兒子十點睡覺後,萬籟俱寂,我開始看電影閱讀書本或者畫一幅畫。那是我的王國,不被任何人打擾。
平時,無論多忙,無論有沒有男朋友,我都會去電影院看一場電影,給自己一個完全的自由空間,去慰藉自己孤獨的靈魂。
而當第二天醒來,我可能開始跟團隊安排工作任務,我可能會監督兒子的英文課,我可能在研究股票和基金,我可能還陪著他唱兒歌,我可能因為資源參加飯局和請客送禮。
我的每場見面,都是有目的的,從不做無意義的社交。
那時候的我,是世俗的,是普通的,是銅臭味的,是的,我把文藝藏起來了。
我的文藝,只對同類。
事到如今,我再也不會奮不顧身地去談一段戀愛了。我再也不會百分百地去愛上一個男人了。我再也不去談不切實際的戀愛了。
難道你們不知道嗎?當一個女人最美的時候,就是她誰都不愛的時候。
不再執著愛情了,天地之大,值得我熱愛的東西太多了。
事實上,情到深處最孤獨。別以為愛情會治癒你的孤獨。讓你覺得孤獨的恰恰是愛情。
尤其是當你們的愛不夠匹配的時候。他更愛你,你是精神上找不到對手的孤獨。你更愛他,你是不被愛和關注的心裡的孤獨。
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裡,講的每個人包括整個家族的愛而不得的宿命。這本書太難啃,但不影響大家對馬爾克斯和《百年孤獨》的熱愛。
是啊,生命中所有的燦爛,終究需要寂寞來償還。
還有比文藝更燦爛的東西?
所以,你需要奉上孤獨。
而孤獨,是生命的底色。
將自己的歸宿給了孤獨,才是最好的歸宿。
其他,都不配。
美人魚愛上人,七仙女下凡嫁給董永,都是太渴望浪漫和愛情,她追逐世俗的幸福。最後不是傷痕累累就是一地雞毛。
親愛的,當你有一天你接受孤獨,享受孤獨,那麼你就圓滿,那麼你就自由,你就無堅不摧。
(謹以此文送給追求愛情、事業和有文藝情懷路上倍覺孤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