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不得不講誠信?對於這個問題,很少有人進行深入分析,然而這又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我們每天與他人交往時,就面臨著是否講誠信的問題。
雖然有人常講“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之類的話,然而由於不明白其所以然,誠信最終不過是掛在嘴上,行在天邊的可有可無的東西。
下面從一則耳熟能詳的故事分析誠信的必然性。小時候,我們常聽牧羊童喊狼來了的故事。內容大意如下:牧羊童放羊之時,由於無聊之極,就大聲喊狼來了,結果獵人就跑過來了,牧羊童說我是逗你們玩呢,獵人們無奈離去。第二次,又是如此。終有一天,狼真來了,牧羊童又竭斯底裡地叫喊著狼來了,然而獵人們卻再也沒有來。最終,羊被狼吃了不少,牧羊童也受到重傷。相信很多人聽過這個故事,然而有多少人明白其中的寓意呢?
牧羊童放羊的目的是謀生,而獵人的職責是打獵與救生。牧羊童為了守護好自己的羊群(即追求快樂),就必須與獵人們配合好。牧羊童只有在羊群受到狼攻擊時,才能呼叫獵人,且在獵人到達現場時,能夠提供讓獵人們相信狼攻擊羊群的物證;唯有如此,獵人們才會時時救助牧羊童與羊群。換言之,牧羊童不得不做到誠信,即“內誠於心 + 外信於人”。可是,卻發生了上述的結果。綜上比較,得出如下結論:誠信是為了自己(未來)的利益不受損失而不得不遵守的行為規則,其目的是確保(未來)不害己,而不是利人。其要求必須做到實事求是。唯有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利益不損失。人們的行為規律是“不是追求快樂,就是逃避痛苦”,若從這方面來解釋,牧羊童在獲取快樂(即逗獵人們玩)無望的情況下,為避免得到最大痛苦(即羊群受到狼的攻擊),就不得不選擇與獵人們配合。就是說,誠信是不得已而為之,其目的是為了保護羊群,使自己不受到損失,而不是為了獵人(即不是利人)。
因為不明白誠信的目的而導致失敗的案例,枚不勝舉。古有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導致失去天下;今有西安利之星欺騙顧客,導致車店關門大吉。其實,特朗普連任競選失敗,不講誠信是其主要原因。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這樣的現象:不講誠信的人,初始之時,可能得利,日久之後,則處處碰壁;而講誠信的人,初始之時,可能吃虧,日久之後,則事事順利。
人們一旦真正明白了誠信的目的,就會堅持做到“老老實實做人,本本分分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