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文丨易小星

“又入夏了。天氣依舊難以捉摸,但總算不再乍暖還寒,而我再一次懷孕了。”開篇這樣的文字,讓我這樣的孩子媽媽一下子感到氣壓都低了。從閱讀中看到女主人公的先生和女兒在花園的另一頭玩耍,貌似沖淡了幾分開頭文字造成的緊迫感。

《我們的人生大事》是英國作家傑西·格林格拉斯的作品,那些文字從一開始的閱讀就是如此地吸引我,它們讓我不能停止下來,“母親的死打垮了我,我整個人碎了一地,成了一座廢墟。後來,我總算能把碎片拾掇拼湊,在廢墟上重建自己。”這些文字,不加掩飾地將一個人的生存狀態的狼狽和不堪準確地傳達出來。

這就是最直觀的一種閱讀上的感受,我的很多人生節點也有如此狼狽不堪的時刻,恍然間,我在這裡找到了共鳴:我們的人生大事,沒錯,我,你,他,我們。生活的殘酷總是會在不經意間展現在你的生活裡面,讓你自己發現它早已千瘡百孔。

盧米埃爾兄弟拍攝了電影短片,被看作為開創了電影時代的鼻祖。而幾乎同一時刻,德國物理學家威廉·康拉德·倫琴發現了X射線。人生的這兩件大事對於當事人來說意味著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對於人類文明史和科學史上,同樣如此。

然而,藉著閱讀讓自己盡力維持正常秩序和狀態的“我”,卻感覺到自己成了這個世界上的多餘的人。在母親離去後的第二天早晨,女主人公就發現了自己的困頓和不知所措。人生到底什麼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呢?悲痛、煎熬、傷心、空洞,突如其來又無所不在,女主人公感覺到自己:“無依無靠,年紀輕輕,一無所有。”

太震撼了,看著這些文字,就像看到了某個支離破碎時刻的自己,那種狼狽不堪的狀態,讓人感到恨不能有什麼外界的力量讓自己立刻從這個世界上消失。

就像是在照鏡子一樣,窘迫,壓力山大,這個世界上渴望理解、期待被重視的人太多了,我們都想要來自於別人那裡給予的力量,卻似乎忘記了自己應該擔負起人生責任的最為重要的使命和擔當。

外婆、母親和“我”,三代人,三個不同的人生狀態和觀點立場,溝通不會總使人愉快,隔閡、沉默、不舒服隨時都會出現,這難道不是和你我一樣的普通人的人生裡不可避免的事情嗎?

當書裡的“我”發現父母的分開已經成為事實,假裝自己是若無其事的,假裝自己早已習慣了父親的不在,以行為暗示自己:生活裡似乎什麼都沒有發生,日子還是和以前一樣的過。

我們每個人難道不是一樣在人生中有很多可能說不出口的東西嗎?就好像你知道自己身體裡的種種不好,你知道“身體裡的齒輪是如何咬合又如何轉動”,你依然沒有辦法去讓另外的一個人對你的心情感同身受。

這樣的狀態對於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來說也是必須經歷的人生旅程。父親死後,他才意識到自己對父親的感覺接近蔑視,從而影響了父子之間的感情。他的同父異母的哥哥和幼年時就夭折的弟弟,也讓他內心的秩序的建立極為混亂。

也正因為如此,在父親死後,弗洛伊德開始重新構建自己的自我分析心理體系,從而促使自己的無意識理論得到了更為合理化的梳理和普及。這樣的梳理讓弗洛伊德面對著女兒安娜的依戀也精心進行著拆解和重建。

人生就是這樣,在悄無聲息中完成著一代代之間的代際傳承。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無法複製的,人生就是有萬般可能,讓每一個人都能成長為最特別的那個人。

可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承認的還有一個事實,那就是:愛有多麼讓人煩憂,就有多麼讓人安定。

而我們,每一個看似堅強實則脆弱的人,都會經歷許多不為人知的黑暗的時刻,在那些在意我們的人的愛的滋養中,逐漸康復,明白對於人生而言,究竟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人生大事:那就是我們與彼此在一起,保護著對方,也被對方保護,超越爭執,執手向前。(全文完)

推薦閱讀:

10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準備開始學習短篇小說創作了,新的一年,願意和我同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