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好快,一轉眼馬上就要過年回家了,我們大多數人很快又要面臨一個老問題:回家後如何和父母相處?
這真的是一個難題啊!
今天我要用一個全新的角度來和大家解析這個問題,聽完後你會發現其實和父母好好相處,並沒有那麼難。
我們大家都知道,回家過年一般會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甜蜜期
剛剛回去爸媽好吃好喝招待,什麼也不用你幹,看著你就覺得開心。
但很快就會迎來第二個階段:嫌棄期
在這個階段父母可能就會覺得你睡懶覺、不做家務、習慣不好等等。
最後就爆發第三個階段:矛盾期
你們雙方都對彼此不滿,父母希望你能按他們的標準生活。
你也希望父母能按你的標準多一點理解,
最後當誰都堅持自己是對的時候,矛盾就開始爆發。
那這時候要怎麼做呢?
我來給大家說一個案例:
前幾天有個姑娘諮詢我說,之前給爸媽都買了智慧手機,但發現他們只會刷影片,其他功能基本不會用,她希望爸媽學會用手機支付,學會用網上銀行,但爸媽就是學不會,或者說是不願意學。
可是每次一取錢爸媽就要去銀行,她覺得這完全是浪費時間,多此一舉。
這次過年回家前特地給父母一人發了1000的紅包,想養成父母學會手機支付,沒想到爸媽壓根不收,說不會。結果她只好去銀行取錢,糟糕的是,銀行取錢出來錢不知道是被偷了還是丟了,這讓她特別懊惱。
回家後她就更強烈地要求爸媽要學會手機支付,結果父母還是沒興趣的樣子,就是不學,結果搞得不開心,一家人大吵一架。
她覺得自己很委屈,明明是為他們好,為什麼他們就是不領情呢?
大家看,這是不是就和父母覺得為什麼我們一放假就吃了睡、睡了吃,就什麼也不做其實本質上一樣呢?
父母看不慣我們,我們也看不慣他們。
其實我們和父母之間不是被嫌棄的關係,而是相互嫌棄。
他們嫌你懶、嫌你不結婚,你嫌他們落伍,保守、不理解人。
只不過我們的觀念覺得他們是老人家,是他們蠻狠不講理,其實只不過是我們各自的角度和觀點不同罷了。
所以我們回家時覺得痛苦的是什麼?
是不喜歡父母用他們的思維方式來控制我們,明明我已經成年了,為什麼父母還希望按照我要求的樣子來生活呢?
但同理的,我們也可以想一想,為什麼我們一定要抗拒父母,甚至是為什麼我們一定希望父母理解自己呢?
我們希望爸爸媽媽能理解我們的時候,是不是和父母要求我們要聽他們的話,其實是一樣的強人所難呢?
也就是說,當我們拒絕父母控制我們的時候,其實我們的這種念頭,也是在試圖去控制父母。
我們覺得被父母侵犯了邊界,所以覺得很不舒服,那我們也要思考,我們是不是也侵犯了父母的邊界呢?
我們之所以被父母嘮叨的時候會產生矛盾,是因為我們一方面想要試圖說服他們那樣想是錯的,另一方面又告訴自己,不聽話就是不孝。
所以我們是先無法克服自身的衝突,才會和父母產生衝突,只不過我們往往很難意識到這一點。
但如果父母說你、批評你、嫌棄你,哪怕是逼婚、逼生,他們逼他們的,你沒有負擔,不把他們的觀念強加給自己,不覺得自己不結婚就是對不起父母,你又怎麼會痛苦,又怎麼會試圖奮起抵抗呢?
充其量只是覺得爸爸媽媽實在太囉嗦了,有點煩而已,對不對?
因此當我們都想清楚這個問題,相互尊重,多一點理解,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這樣就能在過年期間和父母好好相處,過個開心的年。
尤其我們也可以想想,畢竟這是爸爸媽媽的家,他們有自己的生活習慣,我們長期在外面,一年偶爾回來,我們是外來者,是我們改變了他們習慣的生活,對他們產生了影響,那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多一點妥協呢?
當然,如果實在受不了,過完年就早點回去吧。
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過個開心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