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我正式離職了。
離開之前,我用一週的時間精心準備了一場退圈分享,因為我知道很多小夥伴一直都處於極度迷茫和焦慮的狀態中,就如曾經的我一樣。
可是在擁有底氣之前,誰也不敢輕易選擇離開,所以我希望把對自己這半年透過閱讀學習到最有啟發的認知分享給他們,希望為他們的生活帶去一點點亮光。
01 成本思維
我們每個人在做決定之前,一定都會在心裡權衡收益和成本,覺得划算才會去做。但每個人權衡的維度卻可能會有很大的差異。
凡有選擇,必有代價,這個代價,不僅僅是錢,是最便宜的,因為錢總是可以再賺的,但錢又是最顯性的,我們總是第一個想到它,而它也很容易掩蓋掉其他更重要的成本。
金錢,時間,機會,決策,信任,心情等,都是成本。
之前公司提供了一個專案組長的崗位讓大家競聘,卻沒什麼人報名,很多人糾結的點是:公司給予這個崗位的補貼非常少,但要求做的事兒很多。
確實,公司在這一點上考慮並不周到,但大多數員工看到的也只是金錢這一項成本。
而我選擇去做,是因為我看到的是一個更高的平臺,透過它能獲得的資訊,鍛鍊的能力,接觸的圈子都是不一樣的。如果不去做,也許是有更多的時間去做客戶,現在掙更多的錢,但付出的是機會成本,是一次改變自己的機會,是一次讓自己未來有選擇的機會。
也許有人會說,我現在的目的就是隻想賺錢。
但一直做同樣的事,能賺的也只是當下的錢,而且這個錢會越來越難賺。到了未來,你是否一直願意做現在的事,是否可以一直做現在的事,現在這個事兒是否還能存在?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時候自己還有選擇的能力麼?
去年有一條很火的新聞上了熱搜,一個35歲的高速公路收費站員工,因為ETC取代了人工收費視窗,曾以為可以這樣幹到老的她一夜之間就失業了。
AI時代的到來,淘汰任何人都不會打招呼。她去哪裡訴苦呢,再哭的傷心有什麼用呢,社會不會因為她的悲傷就停下來,她之前選擇了穩定的生活,但付出的,就是在需要逃離的時候,沒有逃跑能力的代價。
Not everything that counts can be counted.
Not everything that counted truly counts.
不是任何代價都可以被計算,很多代價,如果不仔細想,根本看不見。
02 成長思維
我們有很多小夥伴特別忙,經常加班,但這樣忙碌了幾年,很少有人會覺得自己在一直成長,大部分都覺得只是忙了個寂寞。很多人除去找工作會說自己有5年或10年工作經驗,但其實就是一年的工作經驗重複了5年10年。
成長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一定需要刻意為之,沒有人會因為時間過去了就自然而然變厲害,自然而然的只有變老。
那怎樣才可以加速成長呢?
初中上物理課的時候我們學過兩個概念,一個叫串聯,一個叫並聯,我們都知道並聯的效率更高,那我們就可以嘗試把生活中一切能夠並聯的事情都並起來。
工作一方面是為了掙錢,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我們需要並聯的,是工作和成長。有人說等我先忙完手頭的事兒再說吧!請問你忙的完麼?忙了這麼多年心裡沒數麼?
工作和成長並聯,意味著從“為老闆打工”轉變成“為自己打工”。如果把自己單純當作一個打工人,那麼內心就會不自覺的把自己做的事兒和拿到手的薪酬做匹配,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那麼拼命幹啥,又不會多給你一分錢;就給這麼點兒錢,還指望我做多少事兒?
而為自己努力的人,對工作的態度和評判標準是不同的,同樣一份時間,既賺了工資,又收穫了成長。態度的轉變,從完成到完美,一字之差,但效能卻是十倍都不止。
但很多人不願意這麼努力,也有人想找更穩定的公務員事業單位的工作。但就像剛才高速公路收費員的例子,就算我們這代人不會面臨上一輩人集體下崗的情況,但如果進入這種很穩定的國企公務員單位,舒服慣了,忽然有一天遇到你很厭惡的事情,比如一屋子大媽天天嘮嗑無聊的要命,比如職場PUA,比如應酬,比如人情網路,那個時候的你,會不會更艱難?因為沒得選,一方面家裡人只會讓你忍,更重要的是,那個舒服慣了的你,還有反抗的能力麼?
所以,無論我們在哪裡,做什麼工作,最重要的事,是讓自己永遠有選擇的能力。而擁有成長思維,就是擁有了最有力的武器。
也許依然會有人覺得,我就只想賺錢,別談什麼成長跟夢想。
但如果真的對金錢有那麼大的執念,那現在一個月幾千元的工資也根本沒辦法滿足我們的慾望,更沒辦法讓我們實現夢想中的財富自由。
所以,別一直沉迷於能賺錢的當下,而失去更值錢的未來。
03 品牌思維
無論是成本思維還是成長思維,都是內在的隱性的變化,但現在早已不是那個“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需要的人看到我們的價值,這就是品牌思維。
我們常說的人設,其實就是個人品牌,我們每個人都會給別人貼標籤,這是由自己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行為,給別人留下的印象而逐漸形成的形象,就算你不去刻意營造或者維護,大家也會自動貼上,比如覺得這個人很搞笑,那個人很不靠譜,這種形象一旦建立起來,你之後的言行舉止都會加上一層濾鏡。好的形象會正面放大你的影響力,而負面的形象則相反。
很多人覺得,我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我,但在現代這個資訊非常通透的社會中,不在乎自己的聲譽和形象,也許會讓我們猝不及防的跌倒。相反,如果有一個很好的個人品牌,也許在一些不經意的場合,我們就能感受到助力。
比如我和一些合作方關係比較好,可能大家對我的印象就是很負責很靠譜,所以知道我離職後,有好幾個夥伴都來問我要不要去他們那邊全職或者兼職,雖然我都拒絕了,但我知道未來如果需要他們幫忙或者合作,他們也都會非常願意。
這就是個人品牌帶來的附加值。
有人覺得我這些理念很雞湯,有點上頭,覺得明白道理和做到之間有很大的鴻溝,哪有說的那麼簡單。
但雞湯這東西,如果你覺得它只是雞湯,它就真的只是一碗雞湯,喝下去暖心暖胃,振奮一頓飯的精神而已。
但其實很多雞湯中含有一些最樸素本質的道理,如果你可以從中哪怕找到一個能對你有點啟發的點,深入下去思考,並實踐摸索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那這就是有價值。而我現在離職的底氣就來自於這些雞湯。
願這些文字可以為你焦慮或迷茫的生活帶來一點點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