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美國某大學心理系的一位教授在課堂上向學生們鄭皿地介紹了一位來賓--克朗博士,說他是世界著名的化學家,已經得過很多大獎。 克朗博士在大家的掌聲中從皮包中拿出一個裝著液體的玻璃瓶,高傲地說:“這是我正在研究的一種物質,它的揮發性很強,但是對人體無害,當我拔出瓶塞,它馬上會揮發出來。 它氣味很小,當你們聞到氣味,請立刻舉手示意”說完話,博士拿出一個秒錶,計算時間,同時拔出了瓶塞, 一會兒工夫,只見學生們從第一排到最後一排都依次舉起了手。
在課堂即將結束的時候,心理學教授告訴學生,克朗博士只是本校的一位老師假扮的,而那個瓶子裡裝的物質只不過是蒸餾水。
心理系的學生之所以“睜著眼睛說瞎話”,是因為受到了“科羅博士”的暗示。 他暗示瓶子裡裝的是一種他正在研究的物質,因為揮發速度很快,加上氣味很小,所以學生們就相信了,並且似乎真的聞到了某種特殊物質的氣味。
三國時期魏國曹操的部隊在行軍路上,由於天氣炎熱,加上是正午時分,士兵們都口乾舌燥。 曹操見此情景,思考片刻後大聲對士兵說 “少安毋躁,前方有梅林
士兵一聽精神大振,並且立刻口生唾液,加快步伐。
曹操巧妙地運用了“望梅止渴”的暗示,目的是用來鼓舞士氣。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暗示效應應用得非常普遍,每天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暗示來影響著人們的思維。 例如:一道新菜上來,你提起模子嚐了一嘗,發現沒有什麼特別的味道,但等主人詳細介紹之後,你再一次品嚐時卻漸漸體會到了菜的新奇和特殊。 在商場購物也是同樣的道理,你發現有一款新電腦上市,雖然在你看來這款電腦和其他的款式沒有什麼區別,軟體方面也是相差無幾,但是經銷售員詳細介紹後,你再看這款電腦就覺得它確實有與眾不同之處,這就是所謂的暗示效應。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