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父親下班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從母親手裡接過一杯熱米酒。如果有姐妹們在跟前,他必先讚許地看著我們喝下去一口。父親喝米酒的樣子,彷彿飲下的是玉液瓊漿。

父親的一生是一本精彩的奮鬥勵志書,他用意志打敗了歲月的磨難。家徒四壁,正好可以用來貼滿發明獎和勞模的榮譽證,可以懸掛兩袖清風的獎狀。從工作單位到莊稼菜園,記憶中的父親總是那麼繁忙。父親喜歡喝米酒這個習慣,應該是緩解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也成了他戀上喝米酒、做米酒的理由。

每逢春節,父親必做一大酒甕米酒,這酒直喝到冬去春來。父親做酒的程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發酵的酒麴,要選在麥熟之後,新脫粒的麥子,用擂臼搗碎,拌上一點老面酵,倒在一個方形木框子裡,放上一層紙布。母親往紙佈下一點一點地添著碎麥子,父親手扶門腦,一點一點用勁兒踩下去,直到踩得像一塊鐵。取下木框,用繩子把酒麴掛在屋簷下陰涼通風處,經過整整一個夏天的酶變醅制,酒麴就算是做成了。我曾認真地審視過那些掛在走廊上的酒麴,灰頭土臉,一副滄桑歲月的表情,一股濃烈的怪味,卻會讓普通的米變成濃郁的醇醪。

開始做酒那天,母親在最大的那個鍋灶點火,灶內塞入乾草木柴玉米秸,燒開大半鍋水。父親把浸泡了一天一夜的糯米倒進大鍋裡,旺火煮至七八成熟撈出,在大竹匾裡攤開晾涼。在放涼的空閒,從屋簷下取下風乾了的酒麴,細細搗碎,撒在晾好的糯米上輕輕拌勻,裝進大酒甕。

那是一口特製的酒甕,土法燒製,口小肚大,也叫陶甕。陶甕放在灶間,又在上面輕輕地剜一個小酒窩兒,再用棉布和麻袋蓋在上面,麻袋是在河裡洗淨了,又在太陽下暴曬。我不明白酒甕為什麼要放在灶間,父親說發酵時不能見光,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熱,太冷了不出酒,太熱了酒會酸,需用灶火的餘熱悄悄地煨著,柴火餘燼慢慢地焐著。原來,酒的製作是先具備了人間煙火的溫度,一日三餐簡單幸福的生活氣息,陶甕裡的酒才會蠢蠢欲動,在塵世的夢裡,開出一朵朵繁花似錦的酒世界。

大約過了一旬,父親輕輕地揭開麻袋,一股甜潤的酒香沁入心脾,只聞著就醉了。米酒已經沁滿了酒窩,絲絲清香中,泛著琥珀的光。父親用一個擦乾淨的勺子,舀了半勺讓我品嚐,甜香嫩滑,真正的人間佳釀。父親說這並不是酒,叫酒娘,就是酒的娘,有了酒娘,米酒就能源源不斷生出新酒。

等待的過程總是漫長而誘人。我每天與母親搶著去灶火燒鍋做飯,想聞聞那日漸濃厚的酒香,眼睛看著灶火,心裡卻在想著那酒娘怎樣把她的米孩子一步一步調教成芳香無比的醇醪。終於在一月之後,掀開麻袋,整個酒缸滿滿都是酒,醇香濃郁,綿甜爽淨,還有些白色的糯米漂在上面。

酒的釀造過程是從麥子和稻子飽滿的顆粒開始,經過錘鍊、磨礪、蒸煮、幽閉,在醞釀過程中,又歆享了人間煙火,魔術般地演變成醇香濃郁、綿甜純粹的酒液。酒的釀造過程,似在提醒著、隱喻著什麼。生活中的我們會不會也是粒粒飽滿的莊稼,內斂樸實,有著土地的醇厚,河流的純淨,五穀的芳香,陽光的深情,經過千錘百煉,醞釀著生命的芬芳,創造出詩和遠方?

米酒釀成的這一天,大地春天的節日也隨之到了。陽光晴暖,春風十里,整個村莊低矮的土牆茅屋裡,透出來清冽的酒香,在菜園裡繚繞,在水井旁繚繞,在牛屋上面繚繞,莊稼苗醉了,花兒要醒了,連流過村莊的那條河也有了酒的甘美。原本低矮潮溼的農家小院米酒飄香,綿厚豐足,充滿了喜悅,原本簡單清苦的日子,因了酒的馨香,也有了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年的趣味也越來越濃了。

終於盼到大年三十這一天,裝滿米酒的鐵壺,掛在燃燒著木柴的銅盆之上,火從鐵壺的中間圓空穿過,米酒發出滋滋滋的聲響,接著汩汩汩地冒出青煙,不一會兒滾燙的酒香盈滿了整個院落。一家人圍在一起,桌子中間是冒著香氣的臘肉蘿蔔燉粉條,配著滿桌子自制自種的豆腐豆芽白菜青菜蓮菜。每個孩子的面前也擺放著一大碗米酒,用黑瓦碗盛了,暖暖地泛起一層春天的意味,色如琥珀,味如蘭桂。每喝一口,心裡就會有暖暖的愛意,感覺歲月是那麼美好篤定,綿長富足。酒香和肉燉蘿蔔的香味是特有的年味,豐盛而華美。爆竹聲聲,在新年的祝福裡,在孩子們喝米酒的笑聲裡,在新的一年全家人的喜悅之中。

如今的老家,處處是高樓林立,大道縱橫。巷陌深處,不再有低矮的茅屋,不再有菜地和稻香。慈祥的父親幾年前去了遙遠的國度,帶走了他做米酒的神方,也帶走了我稍縱即逝的年少幸福。而每次回老家總不忘去酒鋪裡買些米酒回來,在冷雨敲窗的夜裡,在寒風呼嘯的晚上,與家人閒坐,或邀兩三個朋友來杯米酒,在有暖氣的室內,開懷暢飲。也許有人看來,女人喝米酒多了些守舊,又顯得太過鄉俗,比不上喝紅酒咖啡的高雅,但是一想到這一切都像父親,覺得完全沒有克服的必要。

歲月悠長,一路芬芳。 在故鄉成長二十多年,春節與米酒,在豫西南的家鄉是久遠了的習俗,早已看成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但具有了神聖儀式感的,是在離開故鄉後,特別是身處滾滾人潮卻倍感孤寂而思念的時候。

5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這樣的生活我不知道怎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