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這個詞,我現在才覺著如果一個人經常聽到這句話,那是很苦惱的。在我們日常人與人交往中,如果我們想了解某件事、某個人,有意或者無意地去問別人的時候,若聽到對方熱情解答,對一些人和事進行客觀的解讀,然後我們心裡就是比較舒服的。要是聽到對方說一句“不知道”的話,心裡就感覺十分悵然,特別是從自己內心感覺這件事情我們去問的物件應該是知道的,這種情況下心裡更是特別的不舒服。
隨著年齡增長,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或者接觸到真實的人,已經不多了,很多人都習慣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也習慣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更是深刻的悟出了明哲保身的意境。
生活中,很多成年人其實是很可惡的,明明自己已經遭受過的磨難和陷阱,完全可以向別人去提醒,可就是不提醒,讓別人繼續去吃苦頭,然後自己在一邊看熱鬧。
由此可見,這就是很多人喜歡面對別人的請教或者瞭解事情的時候,就喜歡說“不知道”,因為只要一說不知道,這事基本就沒法繼續深入了,這話也沒法聊,也就省下了很多的是非與煩惱。
與不知道相對應的是好為人師,有些人,很熱心,喜歡把自己吃的苦、走的彎路向別人訴說,但是這種訴說往往當時說的時候很好,對方也似乎在聽,可事後別人該怎麼吃的苦他自己還得吃,這好為人師的人當時說的那些話以及經驗,在對方看來基本上就沒有用處了。
中年人,能夠活成孩子心的人,其實很悲哀,這就有點活得像皇帝新裝裡的孩子一樣,太過於真實,就成為了中年人中的傻子。
人到中年,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還是要實事求是的好,不能為了一點兒利益變成了一個違背自己內心的人,以至於活著活著竟然連自己都厭惡自己了。
還是要做真實的人,不能因為社會複雜,人心險惡就拋離了自己做一個真實本真的人。
中年人的生活裡,必須試著遠離那些活成兩面人的人,必須和那些假的、惡的、不靠譜的、貪得無厭的、不擇手段的、昧良心的、缺心眼的、損人不利己的、善於給別人製造麻煩的、喜歡看別人笑話的、唯恐天下不亂的人決裂,總之,要擇善人而交,與人交往,寧缺毋濫。
那些可以有,也可以沒有的所謂朋友,還是少有的好,交的人多了,難免各形各色,到頭來沒準這大好人生就毀在了這些所謂的朋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