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心理學家的實驗研究表明,帶有目的性的行為效率大幅度地高於非目的性行為的效率。因為當人們明確了應達到的目標,就會激發起更大的動力。

哈佛大學有一個著名的25年跟蹤調查案例。調查的物件是一群智力、學歷、環境、年齡都差不多的美國大學生。開始調查時發現:27%的人沒有人生進取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著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其餘3%的人則有著清晰而長遠的目標。

以後的歲月,他們行進在各自的人生旅程25年後,哈佛大學再次對這群人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是這樣的:原先有著清晰而長遠目標的3%的人,在25年間朝著一個方向不懈努力,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精英人物,其中不乏明星級的行業領袖;原先有著清晰但比較短期目標的10%的人,大都成為各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原先目標模糊的60%的人,他們比較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沒有什麼特別成績,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剩下沒有人生進取目標的27%的人,他們普遍過得不如意,幾乎都生活在社會下層,並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會,當然,也抱怨自己。

其實,他們之間的差別僅僅是在25年前,其中一些人就已經明確了自己最想要做的是什麼,而另一些人則不清楚或不很清楚而已。

美國耶魯大學也進行過一次類似的跨度20年的跟蹤調查。開始時,這個大學的研究人員對參加調查的學生們提了一個問題:“你們有目標嗎?”90%的學生回答說“有”,10%的學生回答說“沒有”。研究人員又問:“你們有了目標那麼,是否把它寫下來呢?”這時,只有4%的學生回答說:“寫下來了。”

20年後,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跟蹤當年參加調查的學生們。結果發現那些有目標並且用白紙黑字寫下來的學生,無論是事業發展還是生活水平都遠遠勝過了另外沒有這樣做的學生。他們創造的價值大於其他96%的學生的總和。那麼,那96%的學生今天在幹什麼呢?研究人員調查發現:這些人忙忙碌碌,都在直接或間接地幫助那4%的同學實現志向呢!

其實,他們之間的差別在於:4%的學生有明確的人生目標,而且透過“寫下來”表明了志向的執著,會時時對照“寫下來”的去做;86%的學生雖有目標,但沒“寫下來”,可見既不清晰,也不打算一定會去做;還有10%的學生根本沒目標,只好幾十年如一日為成功的同學“打工”了。

這兩個經典的調查,生動深刻地揭示了:一個沒有人生目標的人,就像一艘輪船沒有舵一樣,只能隨波逐流,早晚會擱淺在消沉、失敗、絕望的海難上;一個有清晰人生目標並堅持不懈付諸行動的人,就像一艘有著精密導航儀和強大發動機的巨輪,迎著朝霞,劈波斬浪,能一往直前地到達目的地。實際上,幾乎每個人懂事後,對生活都是充滿幻想的,對什麼事情都充滿好奇心,想將來做出一番事業—發明、創業、宇航、探險、旅行、文學音樂、從軍,等等,但是很多人沒有確切的目標,往往墨守成規,從不冒險也談不上向自己挑戰。所以夢想只是夢想而已,隨著年齡的增長,它們最後“神馬都成了浮雲”。

一位哲人說過,“人生就是一連串的抉擇,每個人的前途與命運,完全把握在自己手中,只要努力,終會有成。”人生本來就是一種挑戰,不要活在別人的嘴裡,不要活在別人的眼裡,而應把命運握在自己手裡只有接受挑戰,不斷追求,才能有充實的生命,才能體驗到生活的美妙絕倫。所謂有志者事竟成,正是這種人生的寫照。

那麼,怎樣把握人生進取目標的高低大小呢?

有些人認為,志向是越遠大越好,目標是越宏偉越好。相當多的年輕人認同和接受這種看法,對此本人不敢苟同。我感到,追求“遠大志向”、“宏偉目標”,是應該充分肯定和鼓勵的。但脫離了實際可能,盲目求高求大,或許會欲速不達,適得其反,甚至會誤導年輕人。必須從客觀實際出發,辯證地看待志向的高低及目標的大小。要將志向的遠大與現實的可能有機統一起來,高低適度才是最佳的,大小適合才是最好的。在這兒,我想引用傑出的遺傳學家摩爾根講述的一段成功經驗。他說:“不要把志向立得太高,太高近於妄想。沒有人恥笑你,而是你自己磨滅目標的。目標不妨設得近些,近了就有百發百中的把握,標標中的,志必大成。”我很欣賞這段話,既樸素深邃,又深刻辯證,體現了實事求是,富含了成功真諦。

心理學家曾把目標激勵比作摘桃子。桃子吊在空中,怎樣才能調動人的最大積極性呢?坐在地上舉手可得,不行。因為目標太低,缺乏“挑戰性”。窮盡最大的勁兒跳起來,還摘不到,也不行。因為太高的目標,超越了能達到的極限,等於沒有目標;太高的目標,與現實結果落差過大,會挫傷追求成功的信心。只要努力跳躍就能摘到桃子,這樣的高度才是最合適的。用八個字來概括就是“仰手不及,躍而可獲”,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積極性。

確立志向就應該高低適度,這個度就是根據你的實際蹦跳能力,確立“貓一蹦就能夠得著”的進取目標。這就像你拿起手中的一個射擊武器,你的綜合素質就是這個武器的射程,向目標瞄準的時候,超越射程極限了,子彈就掉在了目標的前頭,那麼你這個瞄準和射擊就勞而無功。每一個具體目標都應設計在射程內,射中後再往前尋找新的目標。

倡導志向要適度,也不是絕對地反對立大與高的志向。正如孔子在《論語》中所說:“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一個人的目標追求如果定為高標準,最後有可能只達到中等水平;如果向著一箇中等的目標努力,最後有可能只達到低等水平:如果目標很低,就可能一事無成。所以,志向的適度,是指目標既不能太高,導致自己磨滅目標”;也不能太低,造成發揮不了潛能。要立下“全力蹦跳起來還能夠得著”的高標準,這樣,每次蹦跳不但能一蹦一個準地實現目標,而且在不斷的蹦跳中,能力越練越強,就能由低到高地真正實現自己的志向。

如果用比例來進一步說明的話,據我的觀察,凡立“蹦好幾蹦也夠不著”的偏高偏大志向的人,實踐中進取心容易大幅衰減,甚至不蹦了,成功率往往不超過一兩成;凡立“蹦一蹦就夠得著”的適度化志向的人,進取心往往良性迴圈、越來越高,成功率常常大於八九成。孰好孰孬,顯而易見。

軍營裡有一句經常引用的名言:“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這句話從勵志的整體效果來講,它是積極的,應當肯定。但我個人有點異議,這句話有片面性,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著“誤區”。應該看到,一萬個土兵中有三五個能當將軍的。就絕大多數士兵來說,脫離了個人的素質、潛能和客觀可能,一味追求當將軍的志向,是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會使士兵產生追求與現實的巨大反差和失落感。

個人覺得,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一定不是好士兵;總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也不一定就是好士兵。絕大多數士兵應該立足於自身的素質潛能和崗位實際,將具體奮鬥目標,分別定在當一名優秀計程車官,或優秀的基層幹部,或優秀的指揮軍官,或學有專長的科技幹部、專家教授等。而且要認清,目的不是為了當官,是為了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祖國、為人民、為打贏多作奉獻。正如革命先驅孫中山所說的:“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還要堅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管幹哪一行,只要矢志不渝,都有可能成才成功的。以前的青年士兵楷模向南林曾有一段話說得非常好:“人常說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而我要說,軍人生來為國家!即使我當不了將軍,也要成為將軍手中的一把利劍。”

6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工作得有質量,才能擺脫平庸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