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無法迴避的人生三大課題:工作課題,交友課題,愛的課題。
只有學會直面這三大課題,才能擁有幸福的勇氣。
《幸福的勇氣》豆瓣評分8.3,算是評分比較高的書了,值得大家好好研讀。
這本書是《被討厭的勇氣》的實踐篇,告訴我們該怎麼做,一個人才能變得幸福。
作者還是日本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
岸見一郎是一名哲學家,剛開始專門研究西方古代哲學,特別是柏拉圖哲學,後來開始痴迷於阿德勒的學說,然後一輩子就只研究阿德勒這一個人。
古賀史健是一名暢銷書作家,擅長於寫對話形式的書籍。他對阿德勒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方面非常感興趣,所以先後兩次專程拜訪岸見一郎,寫下了這本指導性非常強的書籍。
01:教育的目標是“自立”
因為只有一個自立的人,才能夠在心理上徹底斷乳。
才能代表真正的長大和成熟。
“自立”二字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一點都不簡單!
一個自立的人,同時也是一個孤獨的人。
一個人只有內心具備了足夠的勇氣。
才能夠徹底放棄對他人和社會的依賴,隱性控制和期待,恢復自身具有的自主感和自我控制感。
一個人只有內心具備了足夠的勇氣。
才能消除自我的狂妄自大,徹底承認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不需要過多地從社會和他人的認同中尋求自我價值,而只需要從自己的所作所為中尋找自我價值就可以了。
反觀現在的我們。
說句實話,雖然我們的生理上已經變為了成人,但是我們的心理上卻沒有完全長大和成熟,很多人都還沒有能夠做到真正的“自立”。
要不然社會上就不會存在那麼多的心理問題和精神痛苦,需要療愈了!
02:反對競爭,倡導協作
世界其實很簡單,人生也一樣。
複雜的是每個人的內心千奇百怪。
所以“保持單純很難”,因為這需要我們不斷地經歷“平凡日常”的考驗而仍此心不為所動。
阿德勒心理學可謂是我們人生中的“一劑猛藥”。
百年前,他就指出我們社會中人心複雜的根本原因是因為競爭的存在。
所以他反對社會競爭,極力倡導社會協作。
而且他還進一步推論指出導致社會形成競爭局面的根本原因是“賞罰”制度的普遍存在。
他提出既不可以批評,也不可以表揚。
因為批評是一種破壞人和人之間相互“尊重”的行為,發怒或者斥責只是一種低成本,不成熟,暴力性的交流手段而已。
而表揚令社會中滋生競爭,讓人們從小形成“他人是敵人”的習慣性思維模式。
在賞罰制度下,人們的思維方式(世界觀)很自然養成了“如果沒有人表揚就不做好事”,“如果沒有人懲罰就可以做壞事”的思想觀念。
而且同時還滋生出很多的社會問題行為。
03:付出信賴與愛,才能收穫幸福
幸福是什麼?
真正的幸福感一定是來自於對他人,社會的貢獻感。
在對他人以及社會有所貢獻的同時,實現自我的價值感,人才能夠獲得非常大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愛是什麼?
真正的愛是明明知道沒有任何保證卻還能夠自發去行動,抱著自己如果付出信賴與愛,就可以讓別人也會產生信賴與愛的希望,並全心全意地自我付出及貢獻。
而不管對方如何看待,只是單方面去付出信賴和愛,不管結果如何。
愛,首先是愛自己和信賴自己,然後才能對他人付出尊重和信賴,以及貢獻。
如果自己首先都不能夠愛自己,信賴自己,那麼是根本無法學會愛他人和信賴他人,更沒有辦法做到對他人有所貢獻。
一個人想知道天堂與地獄的區別。
他來到地獄,看到地獄裡的人正在吃粥,但是一個個卻都面黃肌瘦,餓得嗷嗷直叫。那真是叫一個痛苦!
原來是因為他們使用的勺子有一米長,勺子比手長,他們雖然爭先恐後盛粥往各自的嘴裡送,但是就是吃不著!
然後他又來到天堂,天堂裡的人也正好在吃粥,但是一個個紅光滿面,幸福美滿。
他們使用的也是一米長的勺子,勺子比手長,但是不同之處只是在於他們在互相餵食對方!
原來天堂和地獄的區別竟然只是在於每個人心中是否裝有別人!
“如果你想要追求明白通達的幸福感,你第一個要具備的就是直面自己內心傷痛的勇氣。如果沒有足夠的勇氣,就沒有辦法得到渴望的幸福。”
幸福就像學佛一樣,沒有足夠的毅力和勇氣,我們不可能隨意獲得真正的幸福。
到頭來,我們發現一切問題都有了答案。
我們需要面對自己童年時受過的傷痛,但不是用恨,而是用愛來對待這個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世界。
要選擇愛,先要過傷痛這一關。
阿德勒說過:
“無論你經歷了怎樣的過去,遭遇別人怎樣的迫害和不幸,你都不能以受害者自居。因為在可憐的自己和可惡的他人之外,我們更應該思考和麵對的是怎麼辦。”
我們確實更應該思考怎麼獲得人生的自由和幸福。
阿德勒思想違背常理,但是細細思考卻很有幾分道理,他的思想讓人起初感到有點不舒服,甚至還會感到恐懼,但是卻真正可以算得上是幸福人生的“一劑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