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由自主的就想起偶然看到的一段出自敦煌石窟的一千多年前的發願文。
發願,多用在事佛禮佛的恭敬之中,就是表達自己的一種祈願,對世界,對他人,表達祝福,期盼,善意,對自己,做一個誓言。
而我看到的這一段發願文,從看到它第一眼起,我就認定這是迄今為止最質樸最能打動我的祝福文字,就因為寫下它們的人,樸素的如一粒塵埃。
一千多年前,一名叫做馬報達的手藝人,離鄉背井,在唐代伊州敦煌,找到了在敦煌石窟中塑佛畫像的活計。
就算放在當下來看,這也是偏遠得不能再偏遠的所在,孤寂得不能再孤寂的活計。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佛信徒,也不知道他有沒有被後世驚歎的宏大和瑰麗所感染,只知道在一個也許對他很重要的日子裡,留下了這一段文字:
願以寫經功德,回施一切有情,離苦得樂,煩惱山崩,無明海竭。若欲遠行,早達鄉井。若有鶯簸,日進前程。懷胎難日,母子平安。一切貧窮,速得珍財。盲聾音亞,心眼早開。
這是一段不用什麼註釋,就可以完全感知其意的文字。
從文字中,也可以明明白白的看到,它不是寫給父母的,不是寫給妻兒的,不是寫給朋友的,而是寫給和他一樣,在生活中辛苦求活求好的普通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寫給所有的打工人。
我的感動,就在於它的普通,就在於它的直白,就在於它對於所有和他一樣的人的從心裡生髮出的感慨和祝願。只寫現在,不寫過去和將來,只寫平凡人最真實的生活期待,不寫往生和來世。
我也看過一些出自於敦煌經書文獻中的發願文,說實話,那種嚴正,莊重,宏大,悲憫,涉及眾生和普渡的文字,於我,除了尊重以外,激不起心裡的任何漣漪。唯獨馬報達的文字,讓我看到一個活生生的人。
對他有過想象,很難理解,一個為神佛勞做的人,在這漫天神佛之地,卻不以神佛之名,不求神佛之佑,只以自己的辛勞為憑,對他心裡的眾生,發下了自己的願,也因此,在千年時光之後,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因此我想,他也許就是在和神佛的共處中,也努力的活在生活中的那個人。不虛妄,不迷茫,不靠寄託,不靠想象,清楚知道生活所求,從來無非憂喜,前程,貧富,平安,善良。而這一切,只能從生活中靠自己求來。
這是放在現在,都可以讓很多人共鳴的真實。
一個人一生中,需要多少願望?又能實現多少願望?
馬報達在百八十字的祝願裡,寫盡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