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假期來臨,有人感到喜悅,也有人覺得焦慮。「節假壓力」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們又可以如何應對?

2021 年的春節越來越近,對很多人來說,春節象徵著閤家團聚,是歡快和喜悅的。但對於另一部分人,假期也可能因為社交、事業、情感等原因引發緊張、沮喪和不安。

Cdd20 | Pixabay

1967 年,美國精神科醫生托馬斯·霍姆斯(Thomas Holmes)和理查德·拉赫(Richard Rahe)檢查了 5,000 多名患者的病歷,以此確定生活中哪些壓力事件可能引起疾病。

霍姆斯-拉赫表壓力量表,43 個人生事件有對應的壓力值

出乎意料的是,能對人造成負面影響的壓力事件中,不光有丟掉工作、夫妻矛盾一類的壞事,「度假」和「重要節日」這類普遍被認為是幸福快樂的事也位列其中。

在歐美,「重要節日」特指從感恩節到新年這段日子。傳統上,人們會在這段時間放假回家,與久別的家人團聚,裝飾屋子,做大餐,向親戚朋友互贈禮物、互相問候,與中國的春節頗為相似。

Phillip Goldsberry | Unsplash

但其樂融融的表象背後,潛藏著容易被忽視的心理危機:

心理學家發現,很多人會在這段時間集中出現沮喪、焦慮等心理問題。據美國精神疾病聯盟(NAMI) 2014 年的一份調查,64% 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報告說節假會使他們的病情惡化。

儘管沒有正式的診斷標準,集中在節假日爆發的心理問題已經被廣泛認識到。人們為此發明了好幾個詞:

節假壓力(holiday stress)

節假抑鬱(holiday depression)

節假憂鬱症(holiday blues)

這些心理問題部分是出於季節原因。無論是歐美的感恩節、聖誕節,還是中國的新年、春節,都集中在日照較短的冬天。這會影響到下丘腦的激素分泌,讓人更容易感到沮喪。

Bomb Bao | Flickr

不過,更主要的因素在於人在節假日期間的遭遇和負面情緒。

在今年春節可能引發心理問題的負面情緒中,首當其衝的或許是孤獨感。

孤獨感很大程度上源於落差。媒體和商家營造的節日氛圍和圖景,總是喜氣洋洋的暖色調,充滿家人團聚、事業豐收的喜悅。這些圖景年復一年的重複,早已內化為我們對新年的標準想象。但每個人面臨的現實當然不可能總是如此美好。

Macau Photo Agency | Unsplash

在我們身邊,有人會因為工作安排、就地過年不能和家人團聚,只能獨自過節;有人會因為親人、子女不能回家,而空守家宅。當那些影象再次轟炸到他們時,很難不讓人感到失落、感傷。

類似的心理壓力其實年年都存在於那些被忽視的人群中,2007 年的一項研究就發現,春節會加重住院病人的焦慮。

事實上,人的孤獨感不光源於情緒,它有著自己的生理基礎。

人體面板上有一種叫 C 觸感(C-tactile)的傳入神經元,在後背、肩膀分佈最密。觸碰它,能促使大腦分泌一種叫後葉催產素的荷爾蒙,進而促進多巴胺和 5-羥色胺的分泌,可以讓人感到幸福、愉悅,降低壓力。

二十多年來的研究發現,C 觸感對於緩速(每秒 3~5 釐米)、接近人體體溫的觸碰最為敏感,在實際生活中,這對應著親人朋友間的擁抱、愛撫、嬉鬧。

Rochelle Ackerley, et al. Human C-Tactile Afferents Are Tuned to the Temperature of a Skin-Stroking

牛津大學的進化心理學教授羅賓·鄧巴認為,身體接觸對我們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人對身體接觸的需求是與生俱來的。成年後,每個人平均會有 5 個能勾肩搭背的親近同伴,這和靈長類動物完全相同。

社交隔離、無法團聚的直接影響,就是我們無法再與親朋好友擁抱、嬉鬧。缺少身體接觸會導致抑鬱水平的上升,讓人沮喪、焦慮。

尤其對於那些與子女分居而渴望親情的老人和與父母分居的留守兒童,加劇的孤獨感更容易造成心理危機。

除了無法團聚的孤獨感,過年前後的其他一些遭遇也可能給人造成額外的心理壓力。過大的心理壓力會讓你更容易感冒、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風險,甚至損害大腦健康。

如果你能像往年一樣順利回家,讓你焦慮的或許不再是孤獨,而是過度社交。

被眾多並不那麼熟的親友包圍、問候,禮貌地寒暄、有一搭沒一搭地尬聊,或被父母、親戚突然拉進他們的社交圈,介紹給他們的朋友或朋友的子女……光想想就夠讓人心累了。

benniaotang | Pixabay

和眾多親戚共處一室,不免讓人感到自己的時間和空間都被擠佔,常見的逃避方式就是低頭玩手機。但長輩一抬頭,發現晚輩都在低頭玩手機,言語衝突或內疚不安都在所難免。

春節社交的內容也常常是負面情緒的源頭。買房買車、婚戀狀態、職業規劃、學習成績、隔壁家的子女……這些話題往往讓年輕人避之不及,更不用提在許多問題上普遍存在的差異和地域差異。

因為過年,大家更喜歡保持積極溫暖的氛圍,而那些分歧和矛盾就更顯得刺眼,無論任由它們爆發或自己默默忍讓,都會加劇心理壓力。

社交之外,節假日另一大壓力源頭很可能是過年相關的財務緊張。據美國精神疾病聯盟的調查,在報告節假日會導致沮喪和不滿的人群中,有 68% 的人會感受到經濟壓力。

Yining Zhang | Flickr

對廣大打工人來說,回家過年至少意味著來回交通費、給父母長輩的禮物、給親戚晚輩的紅包禮品。

2019 年,北京市統計局調查發現,當年春節期間北京家庭人均消費約為 6300 元。這意味著一個五口之家就要花掉三萬元,其中的大頭顯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青年人在承擔。在疫情肆虐的一年,許多人的收入都受到了影響,這更會放大春節支出的緊張和壓力。

除了這些,過年前後操持一大家人吃吃喝喝、創作節日氛圍的額外家務也會讓人感到疲憊、低落,女性是主要的高發群體。

美國心理學會(APA)在 2006 年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女性在感恩節到新年的長假期間會比男性感受到更高的壓力,這很可能是因為與假期相關的許多準備活動都是由女性來操持的。

Chen Zhao | Flickr

在中國家庭過年的過程中,類似的現象也普遍存在。在代際上,長輩操持了更多的家務,在性別上,女性操持了更多的家務。這不僅會帶來身體上的勞累,也會帶來「連過年都沒法享福」的心理落差。

如果你因為面對陌生的親戚而尷尬緊張,不妨去父母、伴侶那裡主動承擔些家務,別再低頭玩手機了。

面對春節期間或多或少又很難避免的心理壓力,我們應當怎麼面對?

節假壓力或所謂的節假憂鬱症並不是一種精神疾病。但這類短期的心理問題也應當認真對待,因為它可能導致真正的焦慮症或抑鬱症。已有心理或精神問題的人更容易受到它的影響,值得你和家人付出更多關注和陪伴。 在感到孤獨失落時,你依然可以找到陪伴。透過線上影片和家人共同度過這個節日,和朋友聯機打打遊戲。你的陪伴對他們也同樣重要。更注重當下的感受、交流,別沉浸在對往年的回憶和對未來的焦慮裡。你也可以多找找本地同城的朋友聚一聚。不必太在意商家、媒體塑造的過年氛圍或親戚間的攀比。在不那麼輕鬆寬裕的今年,你需要為自己設定合理的預期,無論是心理上的或是物質上的。為此過度勞心勞力甚至是揹負債務,對你和家人都不必要。稍作計劃,有一些積極的想法,就足夠了。如果你因過度社交不安,不妨多留點時間給自己。春節假期固然是家庭團聚的時刻,但自己的需求也是重要的,積極的心理狀態對所有人都有好處。所以,不妨和親友坦率交流自己的需求,留點時間給自己喜歡的事,看看書,聽聽歌,散散步。不要因為過年過節打亂正常的生活規律。暴飲暴食、飲酒、守歲、熬夜打遊戲、放棄日常運動,都會導致生物鐘的混亂,進而造成失眠、頭疼、煩躁、肥胖等身心健康問題。按時睡覺,遠離菸酒、定期運動,在任何時候都是打工人的健康守則。

Brian Jeffery Beggerly | Flickr

不管回不回家,這個春節依然值得你平安、開心地度過。

祝大家新年快樂!

-

Takeapic, Pixabay

參考資料:

[1] APA. (2016). Making the most of the holiday season.

https://www.apa.org/topics/stress/holiday-season

[2] Elaine Rodino. (2020). Speaking of Psychology: The holiday blues, with Elaine Rodino, PhD.

https://www.apa.org/research/action/speaking-of-psychology/holiday-blues

[3] NAMI. (2014). Mental Health and the Holiday Blues.

https://www.nami.org/Press-Media/Press-Releases/2014/Mental-health-and-the-holiday-blues

[4] Amylee Amos MS, RDN, IFMCP. (2018). How Holiday Related Stress Impacts Health.

https://amosinstitute.com/blog/how-holiday-related-stress-impact-health/

[5] Mayo Clinic Staff. (2020). Stress, depression and the holidays: Tips for coping.

https://www.mayoclinic.org/healthy-lifestyle/stress-management/in-depth/stress/art-20047544

[6] Helen Coffey. (2020). Affection deprivation: What happens to our bodies when we go without touch?

https://www.independent.co.uk/life-style/touch-skin-hunger-hugs-coronavirus-lockdown-isolation-c-tactile-afferent-nerve-a9501676.html

[7] 陳付瑛. (2021). 心理醫生解讀原地過年: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http://news.66wz.com/system/2021/01/18/105339950.shtml

[8] 吳玉紅, 沈貴榮, 阮軍, 馬傑鋒, & 李素紅. (2007). 春節期間住院病人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調查分析研究.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9] 張欽. (2019). 北京春節消費調查:人均消費6300元.

https://www.chinanews.com/sh/2019/03-19/8783514.shtml

3
最新評論
  • 1 #
    一個人在異地過年,春節越近心情越失落,這篇文章讓我抑鬱的感覺好了許多,謝謝作者,祝大家節日快樂了
  • 2 #
    我還挺享受獨處的,我覺得人應該定期的沉澱自己
  • 3 #
    還有大家不能吃肉蛋奶呀
  • 4 #
    個人覺得寫的挺好 寫到心底了~ 挺反感過度社交的 所謂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正是如此~
  • 5 #
    文章很精彩!感謝分享!
  • 6 #
    為了嚴謹,提出觀點而後列出證據(例子)最後繼續闡述觀點。有時候改變思路也是另一種可以盈利的方式,不要侷限於網路,相信大眾的力量
  • 7 #
    父母在哪裡?家就在哪裡。這個是唯一答案。其他都是藉口。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三十歲一切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