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定律:一個人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高估別人對自己的關注度,認為別人對自己也保持著異常的注意力。
這個週日,來了一位高三的學生。坐在那裡不說話,我與他說什麼,他就答什麼,不時得向四處張望,好像在確認安全一樣。
他說:“阿姨,我一直覺得我的同學都在背後議論我。”
我說:“為什麼呢?”
他說:“我與一個好朋友前幾天鬧掰了,總是看見他與一堆同學在一起嘀嘀咕咕,一定是在說我的壞話兒。我總在想,他對別的同學到底說了什麼?這幾天,我根本沒有心思學習,天天在想這件事兒。有時候,晚上都睡不著了。”
其實,這種心理在人群中非常普遍。幾乎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經歷過,不管是與同學還是與同事兒,都有了點矛盾。當這個人與其他人在一起時,總懷疑對方是不是在說自己。
這就是過度的自我關注,過分地看重別人的眼光,太把自己當回事兒了。一般自尊心強的人,這種心理表現居多。
我們總以為我們是站在舞臺中央,而事實卻不是,我們能敏銳感知自己的變化,以為別人也一樣,但在別人的眼裡,我們只不過是一位曾經的“路人甲”。
過度的自我放大在別人心中的位置,往往得到的都是失望,所以,焦點定律給我們的心理都帶來了哪些影響呢?
1、高估自己,造成社交恐懼。
一個人高估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位置,常常就會增加對別人的回報期待。覺得自己在人群中是很重要的,所有人都很在意自己,但真實情況是沒有人關注。
來的這位同學也是。他以為與好朋友鬧翻了,好友就一定會在其他同學面前不停地講自己的壞話兒,讓其他的同學也不理他。
這樣對他來說就造成了一定的社交恐懼,在他的心裡對其他同學先入為主有了一種思維定勢,就是認定這些同學是高度關注自己的,一定是天天關注著他的一言一行,並隨時準對他進行攻擊。
事實上,沒有同學會在意他。他的那們好友也一定不是在談論與他的事情。每個人都有學習任務,誰有功夫理他們之間的事兒呢?
2、你的事兒,在別人那裡只不過是“浮雲”。
我們總以為在別人的心目中很重要,但其實不然。因為大部分人會很快忘掉關於你的一切的。畢竟你不是別人生活中的主角,每個人只把心思放在自己的生活上。
有一句話說得好:“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兒,也不要太把別人當回事兒。”
覺得自己在別人眼裡可有可無,這樣的話,就會有失望與不甘,甚至還想要以牙還牙,這樣的內心越來壓力越大,越來也越沉重。
當我們對別人期待得越多時,失望越多,不要過高估自己在別人心裡的分量,做自己就好。
3、焦點定律也不是一劑“心靈毒藥”。
其實,就像來到我這裡的高三男生一樣,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而且也不能完全地消除。
但我們如果能正確認識,把這一點善加利用,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好處。
比如我們去做一份業務,我們先是抱有一個期待,就是那個人一定也很關注這個方面。當你與客戶交流與溝通時,我就是滿懷激情。因為你的心裡,你是預設客戶是認可你的。
這時,你也會把關注度放在客戶的身上,當客戶感受到你的關注時,他們因為關注感覺良好,從而信任你,業務成交的機率也大。
泰戈爾說:“天使之所以會飛,是因為她們把自己看得很輕。”
既然焦點定律有利有弊,我們怎樣善加利用,弱化焦點定律,讓它為我們的人生助力呢?
1、心理暗示:我很普通,也平凡。
雖然我們都不一樣,但不必為別人的不關注而悲傷。我們要放輕鬆,做好自己,不要去在意別人的目光,也不要因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兒,耿耿於懷。
我們完全可以大膽地活出自我,不要在意別人的目光,因為可能別人壓根就沒在意過你。
2、換位思考:人越不在意我們時,我們要在意自己。
在一群人中,可能我們不會成為那個被關注的主角,這時候我們要認真地聆聽自己的聲音,要告訴自己,沒關係,我們在意的只有自己。
你可以要求自己更完美,但你不能要求別人向你在意自己那樣去關注你的一言一行。
3、心態穩定:凡事輕鬆面對。
當我們因太關注別人,因別人不在意自己倍感傷心與壓力時,我們要學會深呼吸,放輕鬆。
因為,人生這場仗要打很久,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短跑,每個人都不會永遠的站在舞臺中央。即使現在你萬眾矚目,你也不會是永遠的焦點。
所以,我們要學會放下,放下被關注,放下想關注,放下能關注。放輕鬆,聽聽心的聲音,與那個不理性的“焦點定律”,說一聲“拜拜”,然後輕裝上陣,未來的路走得從容自在,又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