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人,天生新聞傳播者,事事上心,他所熟知的人際關係裡,任何人的事從不漏掉他的耳朵。還有另一種人,對自己身外的事漠不關心,除了自己生活的小圈子,別人的八卦,從不感興趣。
小捷除了每年回家,在屋裡跟家人團年過節,村裡其他人的生活,知之甚少,有時候連誰家的女兒嫁人了,哪家的兒子結婚了,她也不太清楚。
以至於出門碰到鄰村一個眼熟的長輩,一時竟然沒有喊出稱呼。她只得友善地微笑,以示禮貌。路上相遇,總免不了相互問候幾句。攀談一番,才知道他的兒子女兒均考上上海的大學,然後就留在上海工作成家,現在各自都生育了兩個孩子。今年孩子們不回來過年,只餘下他們倆老兩口過一個安安靜靜的春節。
“以前就聽說大哥大姐讀書成績很厲害,沒想到都在上海成家立業了,真是厲害。你們也跟著享福。”小捷誠心的恭維。
“哈哈,兒孫自有兒孫福。只要他們過得好,我們做父母的也放心。”長輩大嬸帶有農村人的質樸。
小捷還沒有好好體會這質樸的親切感,突然就被大嬸的八卦問題帶入了尷尬。
現在耍朋友了吧,今年怎麼沒帶物件回來,年齡也大了,該耍朋友了。聽你奶奶說,你在成都自己當老闆,掙到大錢了喲。是做啥子生意呢。哪天讓我家侄女跟著你去打工,離家近一點,不要去上海北京那麼遠。
大嬸一連串的問題,問得自然又關心。小捷打著馬虎應對過去。村裡人一見面就要相互自報家門,最好把自己以前,現在,將來的情況都要彙報一遍,讓能令對方一探究竟,對你不再好奇八卦。
這樣的情況幾乎每天都會遇到 ,後來,小捷乾脆少出門,不問別人的八卦,也不說自己的事情。後面也沒有人來打探她的情況了,因為村裡有幾人個清楚她的過去現在,那全村的人都知道她的情況了。
村裡的八卦新聞傳播速度之快,可比得上新聞聯播。
下午小捷在院子裡曬太陽,村裡已經嫁到外省現在回孃家過年的小麗過來找她聊天。
跟小捷同歲的小麗,帶著老公和兩個小孩一起回老家過新年。村裡大叔大媽對小麗是讚不絕口。年紀輕輕,就帶兩個小孩,享福的命。老公又能幹又顧家,公婆又疼她又讓她管家,她想工作就做,不做事也不靠她的工資生活。
農村人提倡,早結婚成家,早生孩子 。結婚兩三年就兒女雙全是幸福的標配。
跟小麗聊天,可比跟長輩聊天舒服自然多了。兩人平淡地談論這麼多年各自的生活經歷,當下的煩惱。單身的羨慕已婚的安定生活,結婚的羨慕單身的自由。
更令小捷佩服的是,小麗在他們當地村委會工作,得過三八紅旗手。就連十里八村的家事,她都一清二楚。
你怎麼有耐心關心這麼多家庭瑣事呢,一家雞毛蒜皮的事,就受不了,更何況幾百上千戶家庭。
一是工作需要,二是這份工作很有趣。瞭解各個家庭的關係,故事,哪裡有需要調解,我們就在哪裡。跟城市裡的社群網格員,居委會大媽差不多。
兩個性格和生活完全相反的同齡人還能相處得愉快,談到一塊兒,也是一種難得的默契。
慶幸小麗沒有變成完全脫離社會的家庭主婦,而是有一顆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也慶幸小捷完全沒有變成女權主義者,她對家庭生活還充滿期待。
不同世界的人,誰說不能愉快相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