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對出生在農村,在城裡安家的我來說,回鄉下老家過年是我一直難以改變的情懷。因為那裡有年逾古稀依然為我牽腸掛肚的父母、縱橫交錯美麗如畫的田野、彎彎的小河、嫋嫋的炊煙。哦,還有那魂牽夢繞的年味,牽引著我不由自主回家的步伐。

人到中年,小時候過年的往事時常縈繞在腦海裡。

最難忘記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我才十幾歲,還是個上小學懵懵懂懂的孩子。臘月十七孩子們考完試學校就要放寒假了。在隆重的頒獎大會上,我高高興興地接過班主任發的“三好學生”獎狀,心裡美滋滋的。放學後,我猴急猴急地收拾好書包,一溜煙地揣著獎狀回家去報喜。父母看到獎狀後高興得合不攏嘴,自然會少不了一番誇獎,然後鄭重其事地把獎狀張貼在堂屋裡最顯眼的位置,因為那個地方是過年來拜年的親朋好友都會看到的地方。一張獎狀在有些大人眼裡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孩子眼裡那可是一張最美的年畫。

臘月二十五是鎮上年前最後一個趕集的日子,因為要購置的年貨太多,鄉村人家往往都會全家出動,尤其是孩子們更是三五成群一塊跑著去。我和三哥拿著父母給的六角錢,與村裡的小夥伴相約一同前往。集市在我的家鄉正北約10裡遠的地方,中間還隔著一大河。那條河是我和小朋友們夏天游泳,捉魚摸蝦的好地方,現在河水已經結了很厚的冰。人們為了圖方便不再繞道過橋而是直接踩著嘎嘎作響的冰過河,小孩子們趁機還會過過“滑出溜”的癮,當然有幾個小朋友的“屁股蹲”還是引得眾人哈哈大笑。

集市上人山人海,我們幾個人像小猴子似的在熙熙攘攘的人群裡鑽來鑽去,最後直奔最熱鬧的鞭炮攤位。雖然賣鞭的攤位設在集市的最西邊一片開闊的空地上,但是那裡人山人海擠得得水洩不通卻是集市上最熱鬧的地方。小商販們此起彼伏的叫賣聲和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亂成了一鍋粥,讓人分不清東西南北。這邊的小商販剛喊完:“南來的北往地,買鞭就是為周聽響地……”,人群剛往這邊湧動,那邊的電光鞭一陣噼裡啪啦的炸響又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因為鞭炮是危險品,所以父母從不讓我們自己單獨去買。可是我們小孩子還是喜歡逛鞭炮市場,只因為喜歡聽那叮噹炸響的聲音,感受那煙霧繚繞濃濃的年味。

不買鞭炮我們依然還有自己的樂趣。摸著屈指可數的幾角錢,在賣小人書和年畫的攤位前我們停下了腳步。翻看著一本本小人書,我們被裡面的惟妙惟肖生動形象的人物所吸引。經過精心的挑選,我和三哥都買到了自己心儀的小人書。最後,我們還買了一張年畫和兩串糖葫蘆。年畫上畫的是一個抱著大鯉魚的胖娃娃,據賣畫的人說這是“年年有餘”。“糖葫蘆好看竹籤兒穿,象徵幸福和團圓……”唱著歌,吃著糖葫蘆,我們感覺這年過得真有滋味。

過年最忙的是父母,打掃屋子、收拾院落、購置年貨樣樣都不能落下。他們從早忙到晚只為全家能夠過一個有滋有味的新年。大年三十這一天,女人們都忙著和麵,切餡子,包餃子;男人們掛燈籠,貼春聯;女孩們最喜歡把買來的絨花紮在頭上;男孩子們最期待的就是放鞭炮,小夥伴們都拿出自家的鞭炮燃放,相互比較看誰的響聲大。

除夕晚上,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守歲。土炕上擺上飯桌,幾道的素菜上桌後,接著上來的是平時難得一見的雞鴨魚肉。孩子們嘴饞吃得快,三下五除二就吃飽了,然後便跑到院子裡去玩耍。孩子們的歡笑聲伴隨著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充徹著整個農家小院。叔叔伯伯們聽著收音機的廣播,看著歡快的孩子們,一邊喝酒,一邊吃肉,滿臉的笑容彷彿告訴人們他們一年的辛勞是多麼值得!那個時候村裡也是剛剛通上電,臨近年關,村支書就組織電工挨個電線杆更換上燈泡,路燈也只有在過年才真正亮起來。村裡根本沒有電視機,我們的娛樂就是在村裡的路燈下面玩耍,放竄天猴。

大年初一凌晨四、五點左右,天還沒有亮,村裡的煙花鞭炮聲已經響徹雲霄了,小狗驚嚇得東躲西藏。興奮得我早早地醒來,伸手抓抓枕頭底下的十元錢,那時候十元錢可不是個小數目,據說這樣做會一輩子有錢花。然後起身穿上棉襖棉褲,外面套上母親給我買的新衣服,心裡甭提多開心了。來到外間屋,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給自己的祖宗父母磕頭,祈求祖宗的護佑和父母的健康長壽。不一會兒,熱氣騰騰的餃子端到了飯桌上,一家人吃著新年的第一頓團圓飯,說著吉祥話其樂融融。此時,家家戶戶上空晨煙四起,濃濃的年味飄散到遠方。

吃過早晨飯,拜年的左鄰右舍在村口陸續聚齊了。他們挨家挨戶去給長輩們磕頭拜年,長輩們忙不迭地去攙扶,嘴裡說著:“都是新社會了,來了就是年,快別磕了。”平時見不到的常年在外地工作的好友,初一拜年基本上都能碰到,大家見面都會聊上幾句瞭解彼此的境況。臨近中午,拜年基本結束。於是,村裡幾個要好的夥伴便聚在一起喝點小酒,詳細地聊聊一年來自己在家或在外發展的近況。聊到動情處,往往會互敬多喝幾杯。

從初二開始走親戚拜年了,弟兄四個我們分頭行動。基本上是我和二哥一組,大哥和三哥一組。二哥騎腳踏車帶著我去姥姥家,兩個親姨家,還有幾個表姨表舅家。說實在話,那個時候年紀小,總感覺小姨家離得太遠了,穿越好幾個村莊,我坐在車後座上顛簸得難受。不過一點也不影響我的小心情,小姨最疼我了,每年去都會塞給我5塊錢的壓歲錢,讓我至今想起來都會感動不已。我家的親戚都是熱情好客的,好酒好菜端上來,盛情難卻每次都吃到溝滿壕平為止,夜幕降臨才趕回到家中。俗話說“麥子不開鐮,不算過完年”。過去的時間節奏比較慢,拜年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左右,甚至延長到二月二。村村通公路後,拜年出行方式由腳踏車轉變成了摩托車、轎車,再去拜年時,發現走親的里程真的好近,一天能走好家親戚。拜年只是一種形式,那濃濃的親情才是最讓人感動的。

隨著經濟條件的好轉,更多的年輕人都選擇了去城市發展。有的不遠千里開車回家陪著父母過年;有的父母則被子女接到城裡過年。不管怎樣,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平平安安,幸福健康,在哪裡過都是年。過年的習俗基本上沒有變,只是年夜飯一年比一年更加豐盛了,滿桌子上雞鴨魚肉,各種品牌的白酒、啤酒、飲料,甚至紅酒也上了普通老百姓的飯桌。一家人一邊看著春節聯歡晚會一邊時不時地刷刷抖音或快手。生活水平提高了,年味卻變得越來越淡了。

細細想來,我們70後是多麼幸運啊!品嚐過歲月淡淡的艱辛,又能感受到當下滿滿的幸福,兩種生活不一樣的味道。家鄉的年味是化不開的感情,讓我永遠懷念。

3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論那些被PUA傷害之人,誰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