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不喜歡勵志和雞湯味道太濃的文字,因為經歷過就會知道,瞬間的熱血打不贏生活這場持久的仗,
但是,人又是情感動物,有時候總是少不了一些鼓勵和安慰,拿這些得到跟現實、與自己和解的機會。
雞湯是偉哥,年輕時,天天吃沒事兒,年紀大了,還吃,容易暴斃。
人到了一定歲數,就不能說我今天喜歡這個,明天喜歡那個,沒有定性不行。
任何事情都是一樣,創業做專案也是一樣的,今天做這明天干那,天天換專案,絕對不賺錢。
談個情說個愛也是一樣,今天跟這搞曖昧,明天跟那談感情,不是海王就是渣。
小孩子上學的時候有很多的興趣愛好,跳舞,書法,音樂等等。
但是走向社會呢,也就是保留了那麼一兩個愛好,有的甚至都會丟了,年齡越大能持續做的事越來越少。
人活著,是一個不斷升級迭代的過程,年紀大了,我喜歡讀一些哲學,哲學是一把萬能鑰匙,啥都能開啟,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哲學是非常有營養的東西。
自由對我來說是最珍貴的,我覺得最大的自由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在任何時候都可以選擇做或者不做什麼。我不想去上班,所以我選擇了創業。
閒聊無事兒的時候,我喜歡看各種招聘廣告,這樣的廣告看多了,你就知道做什麼,比較容易賺錢!
普通人賺錢也就是三條路:
1、做技術
2、做服務
3、幹銷售。
出來混,要麼幹體力勞動,要麼幹腦力勞動,要麼就是腦力和體力都幹,人,無論做腦力勞動,還是體力勞動,到了35歲,都不會太值錢(醫生除外)。
隨著年齡的增長,屬於我們的出口越來越少,而不是越來越多,賺錢的口子也是越來越少,我似乎有些悲觀。
打工的就是打工的,一個打工的人,很難有老闆的思維,這種機率為幾乎為零。機率為0的事兒,在我小時候讀過的書中也許會發生。
創業,要麼做實體,要麼做虛擬,所有的問題,都變成了選擇題,這是非常殘酷非常殘酷的。
人活著,根本沒有所謂的中庸之路,中庸,更多的時候,只是把出類拔萃、非同尋常的人,都變成不三不四,碌碌無為之人而已。
我不看儒家的東西,屁用沒有,還會誤導人,我喜歡法家的東西,道家的東西。牛逼的東西,都是現代化的產物,用農業思想跟智慧工業革命相抗衡,不是愚昧,是SB+愚昧。
孔子學院為什麼取消了?沒啥價值,也就取消了,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不會消失。
我們所接觸的人和物,腦袋裡裝的東西,決定了我們的認知,認知屬性決定了我們的階級屬性,階級屬性決定了誰來合法性吃誰。
人吃人,只是歷史屬性而已,所謂的屬性,何嘗不是客觀存在的規律?按規律行走江湖,吃人,隨心所欲。
所以,人啊,沒事的時候一定要多去讀一讀《資治通鑑》,什麼陽謀、陰謀,鮮血淋漓,真真切切,一邊講著道德,一邊玩著刀,兩者結合才能幹大事,嘴上跟你講道理,手裡跟你玩刀,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