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對於我們這一代出生於上世紀70年代的人而言,城裡的年味再濃,也比不上那個年代村子裡的年味濃。

到了這個年齡,總容易犯一種憶苦思甜的毛病,但有些亦苦亦樂的濃厚醇香的日子,的確值得去慢慢回味的,比如說三十多年前,我們村子裡的年味。

扎燈籠,寫春聯,穿新衣,逛鄉場,吃湯圓,放鞭炮,吃年飯,守年夜,在那個生活清苦的年代,春節就是農村孩子的嘉年華,對過年的期盼從放寒假的第一天就開始了,過年那幾天,村子裡更是喧器熱鬧,即便是在異常寒冷的冬季,也擋不住年的溫暖和幸福,擋不住濃濃的年味。

70後的我們,擁有了最有年味的童年,連同空氣中都洋溢著別樣的喜慶,相比現在,年味越來越淡,過年似乎和平常沒有太大的區別,那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早已經銷聲匿跡,大街小巷再也尋不回曾經的蹤影。

時光將一切舊的事物淘汰,同時也帶走了70後的青蔥歲月,幾多風雨,幾多愁,幾多懷戀,幾多感懷,往事早已不能回首,因為一回首,就淚眼婆娑。

70後的我們,最期待的莫過於過年了。

新年到,就能放鞭炮;新年到,就能穿新衣;新年到,就能有壓歲錢。

在臘月的時候,空氣中就已經洋溢著過年的氣息,遠遠近近都能聽到鞭炮的響聲。尤其一過二十三,屬於小年,年味就會越來越濃。

每家每戶都要把灶臺打掃得乾乾淨淨,而後鄭重其事地祭祀,祭祀之後,才能進行大掃除,窗戶玻璃得十分認真地擦洗,屋裡的每個旮旯處,都得用乾淨的笤帚,清掃乾淨,連同天花板,也得一一清理。

畢竟一年到頭,得圖個吉利,家,乾乾淨淨,才能容納百川。

天空是璀璨的,因為有了煙花的綻放。

屋內也是歡笑的,因為有了春晚的上演。

70後的我們,最喜歡看春晚了,那個時候的春晚,非常好看,不像今天,越來越沒有味道。

在那個神仙打架的年代,一個個老藝術家們,在臺上綻放著精彩奪目的光芒,牛群、馮鞏、朱時茂、陳佩斯、馬季、侯耀華……在春晚上,演繹著一個個讓人難以忘懷的節目。

其實,最喜歡的還是,倪萍和趙忠祥老師的主持,一見到他們,就感到特別親切,感到一股新春的風,悠悠地吹來。

伴隨著喜慶的音樂,我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的年頭。

70後的我們,小時候,過年是非常有滋有味的。

玩得盡興,吃得開心,看得過癮,年味始終非常濃。

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不回家過年,加上沒有了鞭炮聲,過年更顯冷清,年味一年比一年淡。

時代在改變,而我們的心卻從未改變,依舊是從前那顆熱愛生活的心,只不過逐漸變老的我們,再也尋不回曾經的美好了。

70後的我們,經歷了最有年味的童年,也經歷了最有滋味的童年,這是任何時代的人都不能媲美的。

雖然,我們一天天在變老,然而只要曾經的那顆心不老,我們的記憶也不會老,那過年的滋味,永遠不會過時。

6
最新評論
  • 1 #
    只能回憶,再也回不去了
  • 2 #
    以前,窮,但過年有滋有味
  • 3 #
    濃濃的年味就是孩子們臉上開心喜氣的模樣和歡樂的叫聲
  • 4 #
    新年快樂! 我們的七零後加油哦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散文】遠去的鞭炮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