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三字經》中說,人之初,性本善。但為什麼從古至今,這個世界上總是充滿了爭鬥?莊子的人生哲學,就是教我們要以大境界來看人生,所有的榮華富貴,是非紛爭都是毫無意義的,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有一個快樂的人生。那麼,我們怎樣才能獲得一個快樂的人生呢?
老闆不順無名火起 骨牌連鎖耗子委屈大家知道,人有時候會有一股無名火。你心裡不痛快,可又不能跟別人說,於是一個小小的事情就可以點燃導火索,讓這無名火燃燒起來。
比如有一家公司,地位最高的是老闆。老闆因為某件事情不順利,就隨意指責呵斥下屬,下屬無話可講,只能唯唯諾諾,點頭稱是。
回家以後,下屬就開始跟老婆喊,老婆只好點頭哈腰,因為每個月要從丈夫手裡拿錢。但是心裡又委屈,無名火無處發洩,見到孩子進門就訓孩子。
孩子沒頭沒腦挨一頓罵,心裡憤怒又不敢跟媽媽吵,回頭就把家裡的小狗打一頓。狗得聽主人的,它也有無名火,等一出門,無名火就撒在野貓身上,追著野貓咬。
貓知道打不過狗,也只好忍氣吞聲,就拼命想去找耗子。只有在耗子的身上,貓的憤怒才能得到宣洩。
一個老闆的憤怒跟一個耗子的委屈之間,到底有多少個環節呢?憤怒把他們連線在一起。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心裡都可能有無名火,我們真的想讓自己平息嗎?是別人給我們這麼多委屈呢,還是我們自己看不破名與利呢?
爭勇鬥狠到頭成空 斤斤計較一場笑話這個世界上種種的爭鬥,看起來很殘酷,但是在莊子的筆下又很可笑。在《則陽》篇曾經講到這樣一個故事。
兩個國家,一個叫觸氏,一個叫蠻氏,為了爭奪土地而戰。打得曠日持久,死亡慘重,血流漂櫓,民不聊生。最後莊子告訴你,這兩個國家爭的是多大的土地呢?觸氏跟蠻氏,一個住在蝸牛的左犄角里,一個住在蝸牛的右犄角里。
看先秦的史傳散文,會發現一個觀點,叫做“春秋無義戰”。大家都在打著正義的旗號,但其實在這種爭鬥中,誰都沒有絕對正義可言。正義只不過是一個爭殺的幌子而已。
所以,當你明白他們可爭的土地,最大也大不過一個蝸牛殼的時候,我們會得出一個什麼結論呢?
我們的生命都像電光石火一樣轉瞬即逝。在這麼有限的生命裡面,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貴,不論你度過什麼樣的人生,最不應該扔掉的是歡樂。
如果誰斤斤計較,誰心胸不開,此生不能做到笑對人生,那麼你這個人還有太多太多的痴迷,而沒有看得通透。
遺憾殘缺皆有命定 泰然處之方顯智慧《莊子》裡面還有一個故事:鄭國有個叫申徒嘉的人,斷了一隻腳。他跟鄭國的執政大夫子產一起在伯昏無人的門下做學生。子產覺得自己貴為大夫,卻和申徒嘉這樣的斷腳人做同學,心裡很不舒服。
有一天,子產對申徒嘉說:我要先出去的時候,你停一下後走;如果你要先出去,我就停下來後走。其實,就是不願意跟他一起出入。申徒嘉沒有理會子產。第二天,子產覺得忍無可忍了,又一次重申這個要求。
申徒嘉迴應說,一個鏡子如果它真的明亮,是不落塵埃的;如果真正落上塵埃的話,鏡子就不能明亮,人心也是如此啊。我們在這裡跟從先生修養德行,你卻說這樣的話,不覺得過分嗎?
子產有點急了,說:你都是這樣的人了,真應該好好反省自己到底是個什麼人。
申徒嘉說,我之前聽人恥笑我兩腳不全,心裡很不平衡。但自從跟老師學習,怨氣就散了。在老師門下學習的19年,他從來不讓我覺得我是一個獨腳之人。現在你用形體標準而不是道德標準來看待我,還說自己是執政大夫,難道不慚愧嗎?
子產聽完覺得很慚愧,這是一個肢體健全的人在一個肢體不全的人面前流露出的慚愧,這種慚愧源自於他內心的缺失。他明白了,一個人能否成功,並不靠他的肢體,甚至不靠他的權位,而在於是不是真的知道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位置。
莊子告訴我們,在天地之間,如果一個人順應生命形態,那麼首先要把遺憾和殘缺都接受下來,不要委屈,不要較勁,要想怎麼樣改良它才能讓自己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