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前些年那個熱門詞“思考人生”嗎?這確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人生究竟是什麼?它又有什麼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呢?人生之價值究竟在何處呢?
從古至今,文人墨客的筆下永遠不缺少對人生的思考,那些離別與感傷,那些對愛情的渴望,那些雄心壯志,那些孤苦淒涼,總是能夠觸及我們每一個人的心絃,因為我們無時無刻不與這些文人一樣,在經歷著茫茫人生,不知何為彼岸。我們也像他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在心中交織,讓我們眼前是人生,心中亦是人生。為什麼我們能透過文字與古之文人交流?不正是因為我們總能從字裡行間之中找到情感的共鳴嗎?這共鳴正是來自我們不一樣,卻又一樣的人生。
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怎能一樣呢?我們有不一樣的工作,不一樣的境遇,不一樣的胸懷,這使得人生其本身絢麗多彩。然而,在這異彩紛呈的背後,人生都是一般模樣,生老病死往往是人生不可避免卻又永恆的主題,所以我們雖過著與彼此不同的日子,卻有著共通的人生階段。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分階段的,在每個階段中,我們都做著不一樣的事,有著不一樣的想法,對人生懷揣不一樣的思考。
人生如四季,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每個季節都有別樣的景緻。
童年有如春天一般,是新生與活力的象徵,年少之時的我們是無知的,但恰是這樣的無知,給予我們純真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正如孟子所云,人性本善,缺乏閱歷的我們,永遠認為這個世界是美好的,於是我們獲得了一顆無暇的心靈,於是純潔的理想悄然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我們從小就在思考人生,兒時的我曾暢想成年人的生活是多麼迷人。我長大了會是什麼樣?能不能成為和父母一樣優秀的人?當爸媽常問我長大以後想當什麼的時候,我在想,當個老師挺好,做個宇航員也不錯。
人們常說孩童的想象力是最豐富的,他們天真不知世事,所以不受世俗所縛,永葆一顆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就像坐在駛向人生之路的大巴上的乘客,不單單在欣賞窗外的花花萬物,也在眺望前方一眼望不到邊的漫漫通途。
春是新的,孩子們的心也是新的,在人生的起點,她們開始成長,開始探索,開始找尋前進的方向。
隨著光陰流逝,我們漸漸長大,心智慢慢成熟,我們不再是懵懂孩童,而是陽光青年,青春是人生中最好的年華,而夏又正是草木最旺盛之時,所以我將青春歲月比做夏季。
年輕人有些輕狂,有些不成熟,人們通常這樣認為。作為一個青年,從我自己的內心出發,我認為年輕人是有想法的,我們總是進一步地去思考人生,但最後卻總因為人生閱歷之少而放棄思考。
前些日子我獨自在家,沒人與我談談心,不知怎的,一陣孤獨之意襲入我的心頭,將我的思緒轉向人生,那時我在想,我終將有一天要離開父母溫暖的懷抱,而如今短短几天的分離,便令我黯然。這樣的親情,讓我難以割捨,今後出門闖天下時的我又會有怎樣情結?我開始有這樣的疑問,卻無人給我答覆,也許正當我走到那一步時,我就會懂得了吧。
年輕人為何常感到迷茫無措?是因為他們對於人生的思考往往無果而終。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中年,人生已過大半,過往雲煙,留駐心頭,無法消逝,於是他們以過來人的身份去思考人生之價值,抒發看透世俗的感慨,他們此刻有如秋季,正收穫正果,又慢慢凋零。
有的人以豁達的心胸坦然面對人生,李白曾用“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表達對世間行樂的思考,而蘇軾卻在人生孤苦之中抒發“人有悲歡離合”之感慨,經歷了苦悶一生的他,又在筆下寫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茫茫人生過後,他們早已釋然,坦然面對餘生。
人至老年,對未來也無太多憧憬,卻總愛回望過去,感嘆往昔。正如寒冬,萬物凋敝,皚皚白雪給我們留下的,只有對過去那些美好的留戀。曹操有云“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蘇軾自比周郎,感慨萬千“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更有對死亡之思“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在人生大道上找到了自我價值。
生老病死,悲歡離合,永遠是人生的曲調。人生如四季,多姿多彩。我們在世事更迭之中尋覓人生價值所在。我們總是庸庸碌碌,過完一年四季,卻不知四季正如人生一樣,平凡卻又不凡。